王旗,生于洛陽,現居北京。自幼親近丹青,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其工筆牡丹,唯美秀雅,清新淡然;寫意花鳥,筆致靈動,格調高雅,在虛實濃淡、顧盼呼應中營造濃厚的生活氣息,生機無限,賞心悅目。作品多次參加畫展并獲獎,多幅作品被國內外文博場館和個人收藏。2015年應邀參加“慶祝中泰建交40周年暨詩琳公主60壽辰中國書畫慈善展”,其作品被中國駐泰大使館等收藏。
現為中國國家畫院詹庚西工作室畫家,中國國家畫院楊長槐工作室首屆課題班畫家,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中國扇子藝術學會會員,泰中藝術家聯合會常務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洛陽女子書畫院副院長,洛陽市牡丹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洛陽女畫家學會副會長,洛陽市東方書畫院副院長,洛陽市書畫家協會理事,洛陽文學藝術研究會研究員。
斗芳牡丹
王旗女士的工筆花鳥,淺色淡墨,筆力勁秀。藝臻細筆勾勒,填色暈染的技法,意追清逸野趣,其麗在神的風韻,畫面素凈典雅,古意迎人,喜風格初成。王旗女士在學習國畫傳統的審美實踐中,取得了難得的成就。
惠風和暢
國畫花鳥,古時多為裝飾點綴,附麗巨幅大畫之側。作為獨立畫種面世,始于晚唐五代,至宋元大盛。繪畫禽鳥花卉,桃紅柳綠,翠羽朱冠,色彩是最重要的審美對象;鐘情繽紛五色,自然成為花鳥畫家最得意的審美追求。晚唐五代的黃筌,是引領一代風騷的花鳥大師。他畫禽鳥,羽毛錦繡,他畫花卉,工整秾麗。淡墨勾線,濃彩填暈。花如人面,哀樂嗔怨,顧盼有情,鶯燕展翅,高飛低吟,如歌如訴。黃氏雙勾填彩的畫風,富麗堂皇,盛極一時。徐黃異體,徐熙則另辟新境,他不畫奇花怪石,珍禽瑞鳥,他畫汀花野竹,蜂蝶叮花,落筆有天趣,創造水墨野趣的畫風。宋元以降,曾被冷落的徐熙風格,與文人意趣投合,徐熙的意境,又風行一時。蘇東坡在題其《杏花圖》時,對其色彩淡出的野趣古意,發出了由衷的贊賞:“江左風流王謝家,盡攜書畫到天涯,卻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鳥語花香
王旗在習藝過程中,十分注重黃筌畫派明察秋毫的審物精神,掇集花形鳥態,也不吝色彩的勾填;在淡雅中,重現花卉禽鳥的本色。同時,王旗更著意追求徐熙野逸素淡,天趣盎然的風格。畫鳥鳥如生,淡淡的墨痕,淡淡的色韻,動人春色不須多,畫出了花枝迎風帶露,蜂蝶輕飛款舞的雅靜意境。王旗的工筆花鳥,畫面取舍得宜,十分注重裝飾趣味的營造。如她的小品《悠然》,一花兩葉,似孤芳自賞,卻春意蔥蘢。鳥宿枝頭,是落足未穩?是展翅欲飛?寥寥幾筆,引人無窮聯想,實屬難能可貴。
唯有牡丹真國色
展讀王旗女士的工筆花鳥,令人畫前沉吟留戀,不舍離去的,是她畫中的一派引人神牽夢惹的古意。“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這是宋皇室后裔,工筆大師趙孟頫的倡導。他認為:“今人但知用筆纖細,傅色濃艷,便自謂能手,殊不知古意既虧,百病橫生,岌可觀也。”論者認為,趙孟頫崇尚古意,不是禁絕創新的復古,而是倡導精心研習傳統的技法。趙孟頫贊賞的古意,不是對古畫的臨摹,而是將傳統一絲不茍的審物精神和畫家借物抒情的詩意表現,融為一體。師古技法,要無礙于畫家審美情趣的表達,正如歐陽修所說的,“古畫畫意不畫形”,忘形得意,重在神韻,這才是古意的審美精神。
工筆花鳥
王旗女士的工筆花鳥,深得古意的真諦。她淡去艷色,勾花點蕊,似在經意不經意之間。色淡若無,深得蘇軾所說的“花心起墨暈,春色散毫端”的抒情意趣。王旗女士習藝勤奮,又當創作盛年,路子對了,前景可人。縱觀畫壇風云,畫品與人品同位,祝王旗女士走萬里路,寫生蔬篁叢花;臨萬卷畫,精研宋風元韻,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求藝事大進。“冰花個個團如玉,羌笛吹他不下來。”王冕不為富貴所動,以清貧自律,這是他畫梅時的以畫自許。是畫品,也是人品,“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是人格的榜樣,這是畫風的榜樣。榜樣在前,請君起步追隨!
花開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