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的學生大都是“半路出家”,他們在文化課上“瘸了腿”,可又想進一所好大學,就只能憑藝考去敲開大學的校門。
是“半路出家”還是“童子功”,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大學老師面前“亮個相”,一切自有分曉。沒有靈性的學生,是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的,藝術需要天賦。有些學生好不容易擠進了大學校門,可由于功底不扎實,沒有風格和靈性,通常不被老師重視。
高平的柴可可是高三復讀時才改學美術的,之前沒有一點基礎,她苦練了一年老師傳授的技巧,終于考上了西安美術學院國畫專業。上了大學后,她才感到沒有基礎的困惑和迷茫,覺得自己的前途暗淡無光,甚至想退學。柴可可坦言,學美術的那一年,她付出的努力比復習功課時大得多,雖然如愿進了大學,可現在的結果不是她想要的。她的同學中,有抑郁的,有休學的,有改專業的,目前她也正在考慮是否改專業。
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的余秋雨說:嚴格來說,高層次的藝術天賦是培養不出來的。朗朗也只是幾萬分之一的可能,當家長們把孩子一次次地送往藝考考場,讓他們一次次地坐冷板凳,永遠當配角時,他們正在用自己美好的前程去襯托萬分之一的天才。
所以,孩子到底該走什么樣的路,家長們應該認真地想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