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入畫歷史悠久,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們吟頌的對象。在國畫花鳥畫中,葡萄已經成為國畫藝術家們信手拈來的素材之一。葡萄代表了豐收了富裕,有吉祥喜慶、多子多福、人丁興旺、“一本萬利”之寓意。尤其是成串的葡萄更是寓意碩果累累,多多益善。
古往今來,擅長畫葡萄的藝術家有很多,齊白石、徐渭等畫家都比較擅長創作葡萄題材的作品。在今天,很多藝術家仍然喜歡畫葡萄。重慶藝術家龔泉就是其中一位。
“滿筐圓實驪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若使文園知此味,露華應不乞金盤”這是元朝鄭允端對葡萄的贊美與欣賞。當打開龔泉的畫布,一串串晶瑩剔透、清新雅致的紅黃紫黑葡萄光彩耀人,讓人觀后有垂涎欲滴和回味無窮之感。多幅葡萄畫在他的筆下風格各異、形神兼備,在郁郁蔥蔥的墨葉中,圓潤飽滿、晶瑩剔透、逼真生動,立體感強,不由得讓人嘖嘖稱奇。
龔泉 《龔泉明珠垂露》
龔泉 《累累碩果溢出清香》
再細看其作品:根蒂蟠虬,龍須圍繞,枝葉青好,三光照曜結云棚,就中幾穗非常寶,初似琉璃,終成碼瑙,攢攢簇簇圓圓小。其葡萄畫用筆圓潤流暢,構圖和諧簡潔,設色清新明快不拘一格。寫意的藤蔓、枝干,顆顆葡萄融合了西畫色彩的特長,既充分利用生宣的浸潤性能和水、墨推拒的天然效果。又運用色彩的濃淡變化,并在葡萄中間留出高光點,這一獨特創新的表現手法使他筆下的葡萄水分飽滿、豐盛充盈、墨彩交輝、生動自然,充分表現出葡萄那種半透明的質感、光感和空間感,取得了寄神于形、筆力蒼勁、墨彩交輝、氣韻生動、意境清新、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深為廣大藏家和藝術愛好者所追捧。
龔泉 《清夏》
龔泉鐘情繪畫緣于父親熏陶。慈父雖文化不高,但因善作年畫、書寫對聯而聞名鄉里;其姑姑、姐夫也長于繪畫,在川蜀也是名家。受至親影響,龔泉從小就耳濡目染,癡迷繪畫,很早就顯現出藝術天賦。小學時,老師叫畫白菜。龔泉將自己描摹的作品上交,老師難以置信:“這是你印出來吧?”1989年,龔泉進入永川師范學習,積極加入學校美術興趣小組,師從陳華老師,從此正式跨進國畫世界。
龔泉 《碩果2》
1992年,龔泉參加工作,至今相繼在永川的三所學校任教。由于他學習勤奮,愛崗敬業,忠于職守,任勞任怨,深受單位領導和同事好評,2008年被提拔為一所小學的校長。除干好本質工作外,他惟一的愛好就是寫字作畫。工作之余他始終每天堅持繪畫兩個小時以上,常常通宵達旦,勤耕不輟,且十幾年如一日,他說:“只要一天不畫畫、不寫字,心里就會感到有一種缺失”。
因對藝術的醉心,對筆墨的崇尚,加之不間斷的研究,便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審美志趣和繪畫語言。
龔泉 《碩果3》
欣賞龔泉的畫作,靈動秀氣、生動逼真顆顆葡萄躍然紙上,不僅挑動著欣賞者的視覺,連味覺和觸覺也時常被瞬間打開,讓人從畫作中領略“秀色可餐”之境。其以葡萄為主題的《碩果》系列作品,葡萄架上,一串串葡萄晶瑩剔透,透漏著一種大豐收的氣息。放眼望去,那密實實、郁郁蔥蔥的葉子下,一嘟嚕一嘟嚕的葡萄掛滿了架,有的紫紅色,有的青綠色,像瑪瑙,似翡翠。晶瑩剔透的葡萄讓人饞涎欲滴。整體用墨更是淋漓奔放,氣勢雄渾而獨辟蹊徑。形與神的意趣,墨與色的交融,更是典雅清新,筆墨酣暢。紙上蔬枝密葉,悠然低垂,幾串珠圓玉潤、通透飽滿、晶光、透亮、水靈活現的葡萄墜滿枝頭,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盤;只見蒼勁古樸的枝藤和柔韌盤旋的細蔓在一片濃淡適中的葉片中宛若游龍、翩若驚鴻;幾片水墨點成的葡萄枝干和果實相映成趣,突顯著滿園的豐收。枝葉和果實的過渡簡潔明了而又層次分明,煥發出一種清新別致的味道,美得通透,巧得奪目,流淌出一種和諧生動的旋律。既表現出作者的傳統筆墨功底,又飽含其質樸的生活感情。
龔泉 《碩果4》
與龔泉短暫的接觸過程中,看到了他為人謙虛儒雅,幽默真誠,善良遠見,正直剛強。這份品格恰恰也在他的學習創作中體現,寒來暑往、春夏秋冬,他的創作始終孜孜不倦。我們也祝愿他的藝術之路也能如葡萄所寓意一般,碩果累累。
作品賞析
龔泉 《碩果累累》
龔泉 《碩果清香》
龔泉 《碩果香》
龔泉 《碩果香2》
龔泉藝術簡介
龔泉,字田園,生于1973年,重慶永川朱沱人。他的畫作題材廣泛,能作花鳥、兼攻山水,尤擅葡萄。其系列葡萄畫筆墨靈動,格調清新,源于傳統又不失創新。其書畫作品多次參加各級美展并獲一、二、三等獎,深受海內外收藏界的關注和喜愛,并被眾多友人收藏。現為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永川區美術家協會理事,陳子莊藝術陳列館特聘書畫家,永川區桃花源書畫院院聘畫家。
責任編輯:王星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