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婧
汪婧1989年生,湖北孝感人。2016年中南民族大學國畫系研究生畢業,先后師從于鐘孺乾、羅彬教授。
尚罕 180cm X 97cm 紙本水墨 2016年
《雜談》
文:汪婧
關于繪畫
體驗藝術的能力是一種根植于身體里的基因。想說的話,看到的世界,無一不在提醒著我拿起畫筆的沖動。對于這一切,最好的解決不是同化自己,而是學會休息,忘記,專心生活。當你再次面對它的時候必定猶如久別重逢的戀人。好的東西一定是自由心靈的外化,去掉概念,去掉主題,把心外化到紙上。著急的人沒有自由,所以古人說,游于藝。
關于技法
通過三年研究生的學習,不斷的嘗試和實驗,不斷的遭遇瓶頸和失敗,關于技法的領悟才逐漸積累起來。但技法的打磨仍然是需要時間去攻克的難題,只有不斷地實踐,在失敗中尋找答案。這已經不限于繪畫上的技法,甚至可以拓寬到各個感興趣的領域。
關于學習
慎獨,是從三年前就被寫進我座右銘的兩個字。對于學術,那種在乎的念頭沒有動搖過,然而心態卻慢慢地趨向沉靜了。最近幾年的進步在于,找到了自己能量的原點。并把自身和外部世界區別開。盤踞在一起的雜亂能量帶來得不償失的消耗,需要營造一個自由的空間去屏蔽這些消耗。
關于未來
藝術,是通過與內在的自我相處,建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當生活遇到瓶頸和困境的時候,它為你找到與內心和平共處的方式,并引導你達到出口。雖然對于未來我依然會感到迷茫,但是因為有藝術的陪伴,讓我思辨,使我愉悅,令我坦然,也讓我通透、豁達,因此不會感到孤單。
邊寨 34cm X 45cm 紙本水墨
2015年
我一直想要構造一個空間。
外人無法進入,我也無法超脫,我知道這很可笑。
這個空間的存在形式就分布在一條線段上,擁有兩個端點。
世界在這頭,我在那頭。
似乎遙遙相望,但實際上像一條無盡延伸的直線一樣不可抵達。
我叫它村莊。
晨霧(一) 34cm X 45cm 紙本水墨
2015年
我能夠意識到外面發生的一切,但是卻無法身在其中。
有時候渴望參與的欲望強烈,
但卻不會貪婪。
外面的世界瞬息萬變,平息的時候我能看到它的疲憊,仿佛一個絕望的手勢。
這樣的速度令人又愛又恨,愛它繽紛的一切,永遠新鮮。
恨,這些永遠都只能旁觀。
這樣的速度使我的村莊以一種恰到好處的方式脫離世界,
有無限誘惑,卻從來不可接近。
晨霧(二) 34cm X 45cm 紙本水墨
2015年
也許我應該釋然,可以擺脫俗世的種種困擾。
可是究竟是我虛擬出來的。
我不知道我在笑還是在罵。
我并不清楚我的意圖所在,只是想逃離也急于辯解。
也許我的村莊不止這一種虛構,
只是,我希望它還是保存這單純的幻像。
近作欣賞
酣夢(一) 69cm X 69cm 紙本設色 2016年
酣夢(二) 69cm X 69cm 紙本設色 2016年
酣夢(三) 69cm X 69cm 紙本設色 2016年
酣夢(四) 69cm X 69cm 紙本設色 2016年
酣夢(五) 69cm X 69cm 紙本設色 2016年
廬山高(臨摹) 194cm X 98cm 2016年
廬山高臨摹(局部)
責任編輯:詩詩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