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青
引言
藝術家的追求從來無止境,特別是每個繪畫藝術家心中都有一副最美的圖畫,就像葉劍青一樣,一直在探索最具有中國風格的油畫。他試圖以此構建新中國繪畫藝術體系,這就是繪畫藝術家葉劍青的追求,卻不僅僅限于藝術。
正文
葉劍青的作品很多,從早期的《文心造影》到現在的《觀影》,可以看出他是在中西方繪畫藝術的對比中,探索如何走出一條更加具有東方藝術風格的現代繪畫路線,最終他選擇的是新朦朧主義。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能在心中留下不滅的印記,然而當這些印記再次浮現腦海,總是以模糊的形象出現,也許這樣才是完美,而清晰的圖畫總會找到瑕疵。遙不可及卻又似曾相識,恍若彼岸卻又身臨其中的新朦朧主義由此讓人直接從現實抽離到精神層面。引起共鳴才能讓人發自內心去喜愛,所以,被稱之為“失神的凝望者”不是因為畫面的內容,而是大家的主觀感受,就是這樣的效果。
在葉劍青求學之路伊始,深厚的中國文化藝術情懷便深深銘記于他的內心,臨摹《芥子園畫譜》中的梅、蘭、竹、菊,為他以后的油畫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底。也許有人只當這是一種練習,但在葉劍青眼里,其中蘊涵著中國最樸素的美,已經在心中生根發芽。隨后他接觸到眾多的現代主義色彩作品,在80年代那個改革開放的年代,社會經濟發展突破固有的桎梏,棄舊求變的思想也讓他用新的眼光審視繪畫藝術的未來,他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追求。直到1994年考入中央美院,從1998年獲中央美術學院岡松家族藝術基金一等獎,到2007年獲造型類油畫博士學位,再到任教于中央美院壁畫系,逐漸成熟的思想讓他終于找出一條新朦朧主義之路,試圖以此構建新中國繪畫藝術體系,這就是繪畫藝術家葉劍青的追求,不僅僅限于藝術。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出自荀子的《勸學》,但在葉劍青這里并非要超越誰,而是從前輩那里汲取更多的經驗知識,猶如一劑催化劑去激發內心固有的中國繪畫情結,從靈感中探索一條中國繪畫藝術之路。對葉劍青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的繪畫,他用手工油畫去表現機械復制的照片,為冷陌、機械的照片付于一種藝術的“氣息”。而葉劍青的方式是用中國傳統水墨對影像進行改造,既是希望賦予照片一種中國文化的深度和藝術的“氣息”(aura),同時也希望保持其便于捕捉當代生活瞬息變化的特點與平民性格。葉劍青作品系列分為幾個系列,其中包括觀:觀禮、觀音、觀世、觀味、觀郵,境:境、象、影、荷、城市山水、方寸之間,氣:氣、月、幻、新富春山居圖、新溪山行旅圖和早期作品。
在觀系列中葉劍青用油畫重新畫了一些經典的中國山水畫和人物畫,但是做了點改變,比如把歷代帝王圖中的君王和侍從的人物大小比例給拉同了,去掉了《采薇圖》中的山水背景,只剩下一些孤零零的人物。而他畫的不同時期的觀音,更是表現了一個外來藝術中國化的進程。葉劍青被稱之為“畫氣的人”,是因為他覺得無論技術的視覺多么高清或者細微,都無法徹底傳達身體手感的那種氣息,而繪畫中不可復制的氣息,給繪畫帶來了新的機會?!冻鞘猩剿废盗凶屓藗兺高^玻璃和雨水看到變形、陌生化的城市,用水的靈動和包容來清洗、整理一下照片中忙碌而疲倦的城市。
藝術追求是一個過程,每個人都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每一個階段都代表著前行和成熟。構建中國繪畫藝術體系不只是葉劍青的追求,但他用自己的方式不斷去踐行,并且已經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未來難以預見,至少葉劍青曾經用半生不懈為之奮斗,并且仍將繼續。
責任編輯:詩詩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