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人簡介:
王永輝
王永輝出生于1989年,河南省寧陵縣喬莊人,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自幼喜歡國畫由于家庭條件和環境原因一直沒有機會接觸中國畫的學習,2007年初中畢業一次偶然的機會來到山東曲阜孔子故里魯南新起點學校學習美術,主修素描和水粉畫業余時間自己研究臨習中國畫,2009年正式轉入中國畫的學習,以自學為主,曾受中國著名畫家馬良先生和白海成兩位老師點撥有了較大的進步,2010年至2014年間創作出大量的作品,2015年開始自學水墨畫,受潘天壽以及李苦禪兩位先生影響最大,創作出來作品多有兩位大師的身影。
王永輝作品
2、一路走來,支撐您對藝術的堅持和探索的各種因素中,您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
這么一路走來支撐我走到現在最大的因素就是家人對我的支持,中間也有過想要放棄的時候,特別是在14年的時候,整個一年可以說沒怎么畫畫,那個時候特別迷茫,不知道該怎么走下去,有時候想不起來畫什么怎么去畫,有一種江郎才盡的感覺,找不到方向,后來我的哥哥和姐姐就想盡各種辦法來安慰我鼓勵我,我也從鼓勵中慢慢的找到了信心,在自信中不斷的探索不斷的進步,在2015年創作出了大量的作品。
3、請介紹您從事藝術創作靈感的來源?
在我藝術創作靈感大多是來源于思考的積累和生活中不斷的觀察,它不是說你去刻意的去尋找它,它就會出現在你腦海里,這樣的話在你腦子里永遠不會迸發出那種驚人的靈感,它需要仔細的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首先要深入到生活中,比如我看到兩只貓在草叢里嬉戲打鬧,家里邊院子里狗和雞掙食吃的場景這些在農村里經常看到的一些景象都會給我帶來靈感,有時候我會三四個月不畫畫,在不知哪一天腦子里不知不覺的就會涌現出那種畫畫的欲望,鋪上紙倒上墨拿起筆來墨在紙上那種隨心所欲的流動那種快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說藝術創作首先要學會觀察,加上不斷的思考否則就很難產生靈感。
王永輝作品
4、如何將創意靈感成功的轉化為有形的作品?
從創作的靈感到作品的行成首先要清晰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是什么,該用怎么樣的筆墨來表達,再者就是一定要把把感情融入進去,在畫之前腦子里應該有個框架,什么地方用什么樣的筆墨,只有胸有成竹才能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國著名畫家孫大石先生曾經說過“畫出于手而實出于心,心不定落筆不穩,神不凝氣韻難升”,先生是真正的悟到了繪畫的真理。
5、創作是“痛并快樂著”的過程,其中的痛,您如何理解,并跨越他的?
首先藝術作品的創作它是來源于生活,是一個畫家對生活的自我體驗和感受之后對藝術的回饋,一個全新的藝術作品,沒有對困難生活經歷透徹的理解是不可能對作品有正確的說明的。
藝術創作又是快樂的,它是一種莫大的精神享受。在筆墨和宣紙的結合以及完美的結構中享受著創作過程中的喜悅,在每一次的創造和突破中享受著藝術給予的成就感。
王永輝作品
6、在創作過程中是否遇到阻力或者困難?
在創作中最大的困難就是作品題材,畫的最多的就是牡丹,別的不是不會畫努努力也能畫,只不過是還是牡丹畫起來較自如一些,由于工作的原因沒能夠有大量的時間來開拓新的作品題材,再就是作品構圖,畫了這么多年感覺太老套,沒有新意,有時候很想找個老師來系統的學習,每當要下決心的時候又感覺到力不從心,如果可能的話我會去拜師更系統的去學習繪畫的創作。
7、對您目前的創作內容和進度,自己是否滿意?
對于當前所創作的一些作品自己還不是很滿意,首先是創作的題材較單一,題材不夠豐富,看點較少,再就是作品的的質量不高,質量也就是畫畫的一些技巧性的東西不夠嫻熟,用筆放不開,落筆不穩,墨和色彩的運用不夠自如,畫出來的東西太單薄,使作品不能夠吸引到人的眼球。
王永輝作品
8、藝術圈永遠不乏抄襲的影子,對于屢見不鮮的抄襲創作您對此的感受是什么?
首先我認為是對原創作者的不尊重,竊取他人的勞動成果化為己有屬于極大的道德作風問題,其次是對觀眾的不負責任,拿著別人的勞動成果去展示給別人硬說是通過自己勞動來換得的,典型的對觀眾的不負責任。
9、借鑒和抄襲之間的區別在哪里?
抄襲,絕大部分是抄的而非原創,是對原作者的不尊重和對版權的侵犯。
借鑒,參考了他人的內容,但擁有自己的見解和獨創性的觀點。
王永輝作品
10、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是什么?
我認為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是通過自己的藝術作品反映出一段時期內社會的特征或者是通過自己的作品來影響社會上更多的人,通過創作出來的作品去感染他人造福社會。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