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北京舉辦的2016夏季騰訊網“中國說·思享會”上,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院教授趙士林出席活動,并在“中國文明再出發·中華文明的精神突破”主題論壇上表示,中國傳統思想有三次突破,也有三個不能倒退。
圖: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員教授趙士林
趙士林認為,中國兩千年的思想問題在于定型后沒有根本突破,沒有活躍的因子刺激其不斷生長。“中華文明的第一次精神突破,發生在春秋時期,這決定了中華文明的精神走向,主要代表就是孔子。”趙士林介紹,這次突破的特點時從宗教意義到人文主義,從神權決定人權轉換成民本主義,自此很少再談鬼神,人的地位開始上升。
第二次精神突破出現在明朝,從倫理主題到自然主題、儒家思想。孔子提出的理論是倫理主義,政治、宗教都需要講倫理,中國文化推崇的“孝”也是宗教。經過這次突破,政治和宗教已經逐漸不受倫理影響。
不過趙士林也提出,第二次突破并沒有完全實現突破,特別是在清朝時期存在倒退。第三次突破則是“五四”時期,是從宗法群體到個人自由,這是走向現代的顛覆。
在分享有關中國文明如何“進”的觀點后,趙士林提出,中華傳統思想正出現令人擔憂的后退趨勢,這其中有三個關鍵精神不能“退”。第一不能從孔子往后退,孔子培養了中華民族的理性主義精神,一旦后退,裝神弄鬼的蒙昧主義重新出現,人的地位將下降。第二不能從“五四”時期的精神倒退,雖然五四精神存在偏激的內容,但只要理清和糾正依然有正面引導的意義,而且“西學東漸”是現代文明的要求,這個時代精神不能否定,否則會導致人們否定科學和民主的貢獻。第三不能從改革開放往后退,近三十年變化已經證明其重要性。
“中國文化資產如何在現階段作為正能量來發揮作用將十分重要,不要讓它成為負資產,那將非常可怕。”趙士林最后說道,經過這三次精神突破,中國文明想要再出發,需要從現代思維價值出發并汲取古代資源。
責任編輯:云影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