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家鄧之元近照
七年前我還在鄉下老家寫小說,一次在晚間電視節目中看到吳山鐵字的介紹,從此便知道了鄧之元。近年來,我又多次在合肥的媒體上看到關于鄧之元藝術成就的報道,對他的鐵字和書法越加了解。后來與他熟識,對他數十年艱辛的藝術之路及謙和儒雅的待人之道十分欽佩。
鄧之元書法作品
鄧之元是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的七世孫,然時代更迭,家道衰落,待他出生時家里已一貧如洗。鄧之元一家生活在長豐縣農村,父母無力供應他讀書,但家族世代相傳的家風促使著他利用一切機會讀書識字。白天他下地干活,在勞動的間隙就用樹枝寫字,他樂在其中。后來他開始讀夜校,異常刻苦,在六年多的時間里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高中畢業,他開始刻章,替人畫像。他還與一位鐵匠師傅研制鐵字,再后來他在吳山鎮開設了自己的鐵字作坊,他的藝術人生就此開始。
不過,那時他依然沒有擺脫貧困,生存的壓力迫使他走南闖北銷售他的鐵字作品。蒼天不負苦心人,北京、廣東等地的闖蕩不僅解決了生計問題,還極大地開拓了他的藝術視野。他回到吳山對傳統鐵字進行開發創新,將傳統的爐冶鍛造與現代的冷錘電磨相結合,將古老的涂刷工藝與現代的電鍍工藝、過去的錫焊與現代的點焊和碰焊相結合,整體提升了鐵字的藝術觀感。他在工藝上革新了鐵字藝術,還已改傳統鐵字藝人只是將歷代名家的書法作品制作成鐵字的做法,改用自己的書法和繪畫,加之以自己的藝術感情傾入到其中。他取書法與國畫的章法布局,又融剪紙、雕刻等藝術的創意手法,經鍛、錘、焊、銼、磨等二十多道工藝, 將鐵字表現得風骨強健,神采飽滿,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贊賞。
鄧之元書法作品
鐵字制作的需要以及他從小以來的愛好,促進著他苦練書法,他遍臨真草隸篆各種字帖,如癡如醉。鄧之元是天資聰穎的人,經過多年勤學苦練之后,他發現他必須走自己的道路。臨帖能夠修煉、提升書法功力,而將古人的書法完全臨寫過來、再換上自己名字的書法,則是一種錯誤。于是他開始了書法創意,將象形字與繪畫相結合,寓字于畫,力求做到字中有畫,畫中有字。他的“佛”廣受歡迎,“佛”字左邊的“人”化作一個跪拜童子,右邊的“弗”則演繹成站立著的觀音,藝術再現了童子拜觀音的佛教典故。他的創意有近百種,“中國夢”、“福”、“龍”等每一種都獨樹一幟,極具美感。近年來,他還大力收集整理民俗字,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創作。民俗字多具有地域性,往往與當地的風俗緊密相連,屬于漢字大家庭的一類成員。他選擇那些寓意好美的字加以創作,把祝福撒向人間。
鄧之元書法作品
有付出終有回報。2008年北京奧運會,鄧之元創意書法“福”、“佛”和兩組十二生肖創意畫被選中當作奧運紀念品贈送給海外各國元首和貴賓,共5000件。2010年6月,文化部藝術中心選中鄧之元鐵字《蘭亭序》和鐵畫《四和圖》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作品,懸掛在聯合國大廈中國廳。他的藝術成就和事跡也受到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 、安徽日報、安徽電視臺、合肥電視臺等多次專題報道,著名書畫大師啟功、賴少其、沈鵬、文化部長高占祥等特為鄧之元的鐵字作品欣然揮毫,題詞贊勉。
中央電視臺報道鄧之元藝術成就
他的成就也遠不止我所羅列的這些,他受到書畫界的非議也不少。不過在我與他相識的幾年里,我從未聽他在背后詆毀過他人。文人相輕是中國文化中最可惡的頑疾之一,千百年來,文人之間的相互輕視和傾軋都攪成了可怕的醬缸。在經歷了百年屈辱之后,在民族精神再造的當下,依然無法根除。好在鄧之元對于不同意見一向淡然處之,這一方面說明了他的影響力,也表明他內心的自信。他形象儒雅,謙和有禮,不爭不顯。這也是我敬重他的原因。
悠悠百年,美好在胸,自是人生贏家!
(作者韓鴻飛,職業作家、獨立評論員、書畫推廣人)
鄧之元藝術簡介
鄧之元,1955年生,藝名智源,號臥龍山人,鐵研居士。中華奧運會紀念品創意設計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創意大師”, 國家一級工藝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理亊,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吳山鐵字畫” 非遺傳承人,文化部藝術中心客坐教授,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客座教授,合肥市政協委員,安徽佛學書畫院院長。
鄧之元書法作品
鄧之元為地藏禪寺題寫對聯
責任編輯:云影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