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周明
“學習書法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書法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符號語言,是富有獨特和鮮明民族性的藝術形態(tài),學習書法是對文化的傳承。何為書法,書是書寫,法乃是法度。在點畫之間,一種依法而超于法的精神,才能寫出書法藝術的神韻。”著名書法家周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周明作品
書法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百花園中一朵絢爛多姿、獨具魅力的奇葩。縱觀世界其它民族的文字,都未超越記錄語言、保存思想、傳播信息等實用功能,只有中國漢字書寫在服務實用的同時,發(fā)展成為具有獨特美感、耐人尋味的獨立藝術門類。
周明是深諳漢字書法文化內涵的,在他的楷書創(chuàng)作中,不只表現技術的嫻熟,而是將嫻熟的技法融入他本人氣質深處,把書法個性培養(yǎng)貫穿于書法家身心雙修的全過程。如今,在沉靜執(zhí)著的筆耕歲月中,他融百家而出新,并最終寫出自己的獨特楷書風格,鑄造著自己的面目。可謂古法具備,心意己出。
明人董其昌很重視書畫家的學識修養(yǎng),明確提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俗。”董其昌他自己是很講究書卷氣的,并為其書具有這種氣息而自得。書家們都在講求書卷氣,但對書卷氣的具體表現卻各有不同的認識。但書卷氣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何紹基曾在《東洲草堂書論鈔》中寫道:“非砥行嚴,讀書多,鳳骨不能峻,氣韻不能深,又一難也。”不僅“氣韻”要“深”,而且“風骨”還要“峻”,才可以言書卷氣。由此可見,書法不是單純的寫得“手熟而已矣”的書寫技巧,而是與書法家的文、史、哲的學問修養(yǎng)緊密相聯(lián)。當今一些書法家因不讀書或者很少讀書,整天琢磨書法的形式創(chuàng)新,總想著給自己冠上一個忽悠人的頭銜,已難看到像周明這樣真正有書卷氣的書家了。他含蓄、溫潤、簡凈、疏淡、清和、俊雅、不激不厲、自有風范、無心于成而自得平和蕭散之致。
周明作品
周明幼嗜書法,從晉唐入手,致力顏柳,穩(wěn)植根本。繼則浸淫于歷代書家經典,從中汲取精華。所臨法帖,趨逼原作,攝取神髓。在不斷探索個人風格之過程中,注重傳統(tǒng)精神與時代氣息之融合。力避因襲浮華之風。自然流露著一種穩(wěn)健端莊格調。對于創(chuàng)作,他一向積思幽潛,力主在森嚴的法度和深厚的傳統(tǒng)功力上書情寫意,融入自己對書法藝術的理解,使作品形成自已特有的藝術風格。觀其作品,不論是大幅還是小品,對點畫的書寫、結體的安排、章法布置都很精到,耐人尋味,讓觀者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情懷與傳統(tǒng)文化載體之間相互照耀,相互提升,相互融匯的精神。可見,周明的書法是飽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滋潤與供養(yǎng),是具有真實生命含量和內在文化品位的藝術。
周明作品
觀周明揮毫,是一種美的享受。筆端落與紙上,揮灑自如,白宣生輝,點墨如虹。如行云流水,氣韻飛動,似渴驥奔家,恣肆縱橫。有種任筆揮灑的美感。蒼古豪放,詩意禪意無窮,極具書法氣勢。其楷書結構巧中有拙,拙中藏巧,耐人品味。這是他對書法藝術的一種獨特領悟,是長期艱苦練筆悟出的樸實美。一幅字讓人感覺到或挪移讓就,酣暢淋漓,或前呼后應,虛實相宜,無不使人感到生命的意義,意態(tài)縱橫紙面的大氣之美。正如“字由心生”,傳遞著周明超然豁達的心境。
周明作品
周明諸體皆有涉獵,尤擅楷書,以小楷最見精能。字體安詳靜穆,嚴整秀拔,功力深厚扎實。剛健馭柔,決無拔劍弩張之態(tài)。沉著頓挫,深具渾穆厚重之姿。隋唐之后,工小楷者眾,然有所建樹者少。惟宋元以下趙子昂、傅山最可稱道。周明遵古法而尚工,效先賢而無失,集眾長而為已用,陶鑄諸家而自面目。循循默默,踏踏實實,努力追求一種曠朗無塵,無欲無求的藝術境界。他的小楷《鸛雀樓記》,書文并作,其字小中見大,有氣勢,見才氣。方嚴而不板刻,凝重而不乏韻致,清雅古樸,很有格調。榜書《龍》字,蒼潤樸茂,血肉豐腴、法意兼之。力求一點一畫,沉勁入骨,極有味道。所書小楷《心經》,《金剛經》(長卷),性定會心,寧靜沉遠。筆畫精到,如有神助。二十多年來,多次參加各類大型書展,獲得好評。
談及當下書壇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周明向書畫圈網記者表示,“放眼書壇,千人一面,風格雷同,很難找出有突出風格的作品。縱然當今書法界呼吁人格、意境、字外修養(yǎng)的仍不乏其人,但在今天一年磨十劍而非十年磨一劍,處處講究效率、效益的環(huán)境下,或也只能是一句空話了。”
周明作品
周明說,回歸傳統(tǒng)的書法創(chuàng)作理念已引起了中國書壇的共鳴,引領著中國書法的創(chuàng)作和審美走向,傳遞真善美,弘揚社會正能量。正如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對周明的評價一樣:周明的字不熱鬧,不嘩眾取寵,字里行間還保留著文人書法的意境和追求,其作品整體都很規(guī)整,很恬靜,很講究“法度”與“傳承”。如今,書法的多樣化各個都像在耍把式,而周明——他是在寫字。字如其人,看他的字,便知他這個人。古人云:“ 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觀心之證道,無如此三者! ”周明就是這樣一個人,即不得意而忘形,又不失落而悵然,不因富貴而驕縱,不因清貧而自慚。在這個瀟瀟嘈雜,風雨滿樓的環(huán)境中,周明仍能保持一顆平靜無波的心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寧靜。這種寧靜是一種執(zhí)著,無論花開花落,云卷云舒,都要頂得住干擾,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永遠保持一份內心的執(zhí)著與善良。
周明作品
書法不僅是簡單的技法傳承,而是一種文化和學養(yǎng)的融匯。周明一直認為工作之余,讀書寫字,以更深厚的學養(yǎng)才能滋潤自己的書法。八十年代初即畢業(yè)于大學中文系的周明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喜愛以及這方面的深厚功底則更多地散見于他本人偶有所寫并發(fā)表的詩詞文章。散文《春雨》以作者的親身體驗抒寫了對春雨的喜愛和渇望,五言古詩《相逢馬鞍山》則由衷地表達了同窗相逢的喜悅之情,而一篇散文詩般的《鸛雀樓記》則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無比摯愛和深深的眷戀之情。而把美倫美奐的文筆與中國傳統(tǒng)經典書法的完美結合,其人幾何?其書作更為世人所珍愛。一個人書讀得多了,身上自然會帶一股書卷之氣,就會自然而然受書本的影響,言談舉止間流露出讀書人所特有的氣質,或溫雅或脫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因此,與書籍結伴,與博覽同行,是寫好書法的基石。
我們如果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去看待周明的書法,才能夠真正解讀他的書法特點。毫無疑問,周明的書法完全得益于他在多方面文化的修養(yǎng)。古人說:書如其才、如其志、如其學,總之如其人也。我們說周明的書法就是他的學問、修養(yǎng)、為人的綜合反映,是他這個“人”的藝術跡化。繼而竊喜,中國書壇還有這樣的書家,實為一大幸事。我們唯送以祝福,期待周明在以后的書法道路上越走越遠!
周明作品
藝術家簡介
周明,山西太原人。原籍山西永濟。現任山西省國際文化交流協(xié)會常務理事,山西省國際文化交流書畫院副院長,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山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擅行草、工小楷、楷、行、草、隸、篆刻等皆有涉獵。代表作品有大楷《奧運賦》、小楷《鸛雀樓記》、《心經》、《金剛經》,《道德經》長卷等等。一九八五年始,多次參加全國性書展(含硬筆)并獲獎,作品亦被國內外有關機構收藏。二00二年八月,在省會太原首次成功舉辦個人書展,受到省城書畫前輩的好評。2006年入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攻讀書法碩士研究生。2008年《世界文藝》雜志,《中國周刊》等刊物專題報道“周明書法”。2008年底入圍由中國愛國藝術家聯(lián)合會舉行的“年度藝術家”評選前20名。2009年初被聘為“國務院亞太經濟發(fā)展研究中心”國賓禮特供藝術家,及中國駐外領事館特聘書畫師。近幾年先后出訪港澳臺,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2012年于日本獲國際書畫藝術大展賽金獎;2013年為汪辜會談二十周年紀念封題字,同年所書“福”字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友人。
周明作品
責任編輯:云影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