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望來
趙望來,字,雅卿,號,隴上逸人,別署懷古齋,逸賢堂。1990年生于甘肅禮縣,現進修于中國國家畫院胡抗美,曾翔書法工作室,香港書譜學院首屆國學書法班,2016年3月考取首都師范大學書法文化研究院書法創作研究生。師從胡抗美,曾翔,伍燈法師諸師,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際中國書畫交流促進會理事,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北京海之春書畫院創作室副主任,張改琴藝術基金會首屆簽約書法家,西北畫院特聘書法家,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被2014年度中國書畫家500強之一,授予中國新東方大學生“自強之星”,湖南省“百佳書畫孝行先鋒”。
書法五體兼備,先以唐楷入手,后以二王為宗,兼學秦篆漢隸,其作品多次在《中國書法》,《翰墨天下》,《書法報》、《中國民族博覽雜志》、《讀城雜志》、《甘肅文史》、《中國法制雜志》,《甘肅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舉辦“墨舞西垂”趙望來個人書法展,錄制“書山有路勤為徑”趙望來書法專題報道,出版《墨舞西垂—趙望來書法作品集》,《全國90后代表書家——趙望來》。其作品被中國國家畫院,以及著名企業家和其他各界人士收藏。
作品獲獎(入展)情況
入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
獲第二屆中華之光書畫展唯一金獎
獲首屆國際(臨沂)書畫大賽暨藝術博覽會書法銀獎,獲第二屆國際書畫節銅獎,獲文化部傳統文化論壇暨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銅獎
獲全國首屆教師書法現場大賽一等獎第一名
獲首屆湖南省孝文化書法一等獎獲
獲紀念抗日戰爭70周年金獎
獲甘肅省首屆學術提名展
以及邀請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書畫展十余次。
橫掃千軍如卷席
---評青年書法家趙望來草書的氣勢美
草書創作,以點、線、面發興,情感于瞬間暴發,通過筆墨與宣紙接觸,將全部情感傾瀉到字里行間。其墨色,追求濃、濕、干、淡、枯、焦,而其速度、節奏,又講究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應該說,草書代表了中國書法藝術至善至美的最高成就和境界。
趙望來作品
古人有云:“深識書者,唯見神彩,不見字型”。這里便是特指草書。草書重才情,善草者須有才氣,膽氣,力氣。才情橫溢方能超凡脫俗,毫無顧忌方能直抒胸懷,筆力千鈞方能紙墨相安。
自古以來,章草尚質樸古雅,小草求奇逸精妙,大草重氣勢神采。
縱觀當今書法江湖,以草書見長的書家為數眾多,能將隸書寫出較高水準的亦不在少數,而能以草書稱雄江湖者,卻是鳳毛麟角。
趙望來恰是一位以草書在書壇嶄露頭角的青年書家。
望來擅草書,兼攻篆、隸、楷、行諸體。近年來,望來草書以其大氣磅礴的豪放品格,法度謹嚴的學術水準,以及古雅散淡、靜穆淳古的書法風格,縱橫弛騁于書壇,屢屢入大展,每每獲大獎,引起書壇矚目。其大草筆走龍蛇,大氣豪邁,清雅蕭散,靜穆淳古,頗具正大氣象。
趙望來作品
氣若長虹:“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當代中國書壇,如果說殷濤是80后領軍書家,那么,趙望來就是90后書家的佼佼者。
觀望來草書近作,諸體兼修,行草師法二王,兼有宋元情調,書風古雅散淡,得靜穆之境;楷法唐人,嚴謹而不失靈動:隸法西峽、張遷諸碑,古拙樸茂,剛健中寓婀娜。望來涉及面廣,然諸體中以行草見長,近又旁窺篆隸,章草、藁草、今草、大草齊頭并進,雖年紀輕輕,卻神韻兼具,氣度不凡,大有“打通篆、隸、楷、行、草的勃勃雄心。
趙望來作品
可以看出,望來草書的磅礴氣勢來自于筆法“使轉”。
“使轉”是草書的特殊語言。孫過庭認為,草書筆法“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笆罐D”讓草書的連綿組合生動跌宕,賦于草書“流而暢”的特性。草書是由使轉表現形質的,使轉在草書中扮演著點畫的角色。
點畫筆法的“形質”,反映了書家的“情性”和氣格,代表了書家的審美??赐麃聿輹?其情其性,其形其質,亦反映在他的書作當中。不論是行草如《楊萬里題畫詩行草》、《董其昌畫禪室隨筆》,還是他的大草如《臨大觀帖大草》、《臨藤原佐理尺牘》等,都較好表現出望來草書的審美追求和藝術特色。
趙望來作品
望來草書線條最突出的特征有兩個:一是輕靈與跳躍感,即注重筆畫的輕重變化,用孫過庭的話講,就是“變起伏于鋒杪”。另一個特征就是“流動”,即孫過庭所指“使轉”賦予楷草書的流動之美——情性,“使轉為情性”。否則,就是“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孟浩然詩岳陽樓草書》是望來最近書作,在這幅作品中,望來使用輕靈、活潑、流暢的筆觸,非常準確地傳達出流動的用筆狀態,牽絲連帶都很清晰。字里行間甚至出現有規律性的跌宕起落反復變化所形成的節奏感,可以想見其當時快捷的書寫速度,亦可見謀篇布局的良苦用心,更能感受到其一氣呵成、大氣磅礴的書寫風格。
趙望來作品
“轉”,也是草書創作中使用最多的一種筆法。“轉”在草書筆法下的審美效果,主要表現在能夠給人產生聚散、收放、跌宕起落的氣勢感,也能給人以高低、緩急、優揚沉郁的節奏感。望來草書的難得之處,就是能夠在創作中“使轉”自如,輕松熟練地使用“使轉”,在反反復復的“使轉”中,不斷形成一種氣勢和能量,滿紙云煙,讓人目不暇接,最終產生一股先聲奪人的正大氣象。
趙望來作品
應該說,這種氣象往往源自書家的潛意識,是一個人精神氣質的外化和自然流露。自古以來,大書家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正是這種先聲奪人的正大氣象。
望來草書,入古出新,才氣縱橫,熱情灑脫,而且兼具廟堂之氣和敦厚俊逸之美,于沉穩蒼勁中透出一種靈動天然的張力,一種氣定神閑卻又絲絲入扣的幽遠韻致。在他近來創作的眾多作品中,最為出色、最能代表他書藝功底的是他頗具力度與氣勢的小草和大草。草書的力度美是萬萬少不得的。望來善于通過字形的大小、長短、伸縮、開合以至用筆的輕重疾徐,墨色的濃淡枯潤變化,來營構一種氣勢。再者,望來草書還從集畫成字,集字成行,到集行成幅,再到章法布局,都在苦心孤詣地營造一種“勢”,章法安排均衡協調,疏密有致,上下呼應,左右盼顧,照應謹嚴,這形成了他草書的一大特色。一個90后年輕書家,草書能夠寫到如此這般,實屬難得。
整體來看,望來草書屬于豪放一格。有時似閑庭信步,有時如行云流水,有時又如狂風大作、疾風驟雨,橫掃千軍如卷席。應該說,這種品格來自于磅礴的氣勢。草書,如果缺乏氣勢,就沒有藝術感染力。從大草《臨大觀帖大草中堂》、《廉頗藺相如傳節錄》這些書作可以看出,望來大部分書作都是一揮而就,變幻無窮,神采飛揚,不僅有一種氣勢美,而且字里行間還透露出一種節奏感和韻律之美。
書為心畫:肆意汪洋,法度謹嚴
草書是最能傳達書家情感與精神世界的書體。好的草書,既要求信手拈來,有感而發,肆意汪洋,也要求法度謹嚴。望來喜草書,選擇草書尤其是大草作為審美追求,通過大草來表達躍動的生命與澎湃的情感。
為了追求書藝,近幾年,望來慕名投入當代書法大家胡抗美和曾翔先生門下,成為胡抗美、曾翔的弟子,并得到兩位先生的悉心指點。師從當代書壇大家胡抗美和曾翔,望來自然受到胡抗美厚重古樸、強健飄逸和曾翔靜穆俊朗、奇趣散逸的書風的影響。在望來的書作里面,或多或少可以看見胡抗美和曾翔書風的影子。這并不奇怪。但可以明確感受得到的是,作為年輕后生,望來的草書有許多屬于自己的筆法。這些筆法雖然還略顯稚嫩,不夠老辣,但已經有模有樣,肆意汪洋,而且法度謹嚴,初具風姿。應該說,這是值得肯定的。
趙望來作品
作為一位青年書家,望來用自己的創作實踐,在追求法度謹嚴前提下,傾情揮灑書寫“心畫”,肆意汪洋的書寫真我,表現出一位青年書家良好的學術素養和較高的學術水準。這種學術素養和學術水準,主要表現在他的符號性與書意性線條。而《廉頗藺相如傳節錄》這幅作品最能反映望來草書的這一符號性與書意性線條特征。在整個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望來憑借嫻熟的筆墨功夫,采用干枯筆觸,在作品中反復形成飛白,并與濃墨、漲墨產生對比,以加強作品的韻律美和節奏感。不僅僅使作品徒增情趣,而且也顯現出蒼勁渾樸的書寫性藝術效果,整幅作品黑白相間而又氣脈貫通。
在許多作品中,望來還根據書法內容的點畫間架,巧妙布置字、行之間空白關系,表現出匠心獨運。字的點畫與空白均有繁簡、短長,結體也有大小、疏密、欹正。創作時望來因字生勢,靈活多變。由于布白得當,字和字之間,甚至行與行之間,整幅作品都能夠產生出錯落參差而又呼應協調的藝術效果。布白、飛白在書法創作中的運用,給了人們極大的想象空間,使書法作品滿足了人們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又形成了獨特的審美價值。
學海無涯:英雄出少年,功夫在書外
望來出生于先秦故里禮縣,少時家窮。在父親的引導下,七歲便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沒錢買筆墨紙張,父親便磨了一塊大方磚,以紅土為墨,每日書寫數十個顏楷大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練習,讓望來自幼喜文好墨,開始接觸書法之用筆、結字及章法。由于資質聰慧,覺悟較高,高中畢業即考入湖南邵陽學院,學的雖是美術專業,對書法卻是情有獨鐘,并有幸受教于著名畫家李月秋教授,拜師于青年書法家李炯峰。
望來曾在《我的學書經歷》一文中,對自己的學書經歷這樣娓娓道來。大學時代的望來,在湘中歷史文化名城邵陽讀書時,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在李月秋、李炯峰諸師指導下,望來開始接受書畫正規訓練,并逐漸明白了書法之精神,懂得了章法之布局。閑余之時,他便四處游學。登廬山以開闊胸襟,游洞庭以寬拓眼界,觀東海以頓悟心智。對書法藝術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作為一門獨特的中國藝術,書法奧妙無窮。宋人陸游有首《示兒》詩,云:“詩為六義一,豈用資狡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這首示兒詩深刻揭示了學詩的真諦。
其實,學書、學畫又何嘗不是如此。歷覽古今書法大家,既是身份顯赫的官場達人,其見識、胸襟、氣度自然不同凡響;又是通曉經文子集,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其思想、學養、覺悟更非常人可及。因此,學書固然需要勤奮,需要靈性,勤學苦練,更需“以文養書”。
望來正值年輕,尚有諸多窮變之數。要成為一代書壇大家,望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好在望來已經有了一個較好的學術基礎,倘若假以時日,擴展視野,豐富文化底蘊,增加傳統學養,以行草為貌,以篆隸為基,不斷研習,完全值得期待。
2015年9月5日二稿于五龍山
責任編輯:一一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