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山作品
知道群山寫字畫畫,寫字 ,我見過,幾米大的美術字不用直尺,刷子一上手,橫豎筆畫象過了線一樣直。畫畫少見。說來也是,二十多年前我和他都在洛南古城工作 ,現在又和他在洛南景村工作 ,二三十年間他一直是基層文化干部,我也一直是中學教師,幾次同在一地工作 ,相距也沒一箭之遙,然而,相識并不相知。前年景村鎮慶七一辦書畫展他具體負責,鎮上抽我去幫忙,這樣一來二去,我倆成了朋友,既成朋友,了解自然 就多了,了解多了就覺得他有好多可寫的東西,特別是他的書畫人生。
群山姓李,洛南三要人。早年父母給他取名“存山”,上中學時,他喜歡畫畫,特喜群山秀水,因而自易名為群山,不想這孩提時的興趣使然,竟成了他一生執著的課題。說來也怪,人生奮斗目標選擇有時來自方方面面的影響,因個人天性使其作出選擇。早時群山 家住在一楊財主的大院里,出入院落有一座門樓,門樓上兩扇寬大厚重的門便是孩提時的他舞文弄墨的戰場,說舞文,說弄墨,說穿了也就是一個小娃娃信筆涂鴉而已。有日,群山把先鋒牌香煙上戰士騎馬沖鋒的圖片畫在大門上,下午,大人們乘涼看見了都夸畫的好,說他有出息。小娃,經不得人戴二尺五,沒幾天,他竟把全村幾十戶人家的大門都 畫上了先鋒圖,至此也與畫畫結下了情緣。上了中學,他的畫好,學校讓他當學生美術組長,出墻報,辦專欄自然也就 少不了他。中學畢業了,村上讓他當生產隊的隊長,社員都 叫他娃娃隊長 ,一是他年小(還沒二十歲),二是整天拿個小本本畫什么速寫。娃隊長畫娃,那時他已小有名氣。村上辦“兩帳一館”,公社辦階級斗爭展覽,區上辦勞動模范事跡展,自然都要抽他去畫畫,每天四角錢,十分工,一“混”幾十天,這讓村上同齡人好生羨慕。七、八、九十年代,縣文化館常辦培訓,邀請名家講課,這樣他就有了更多學習機會,期間他和書畫 名家王軍強,李相虎,李志全,王延年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常 說這些人既是他的老師,也是他的兄長。
李群山作品
李群山作品
群山當過生產隊長,當過雙代員,也當過民辦教師,如今當文化干部。日月出落,光陰荏苒。群山好畫,一畫就是幾十年。如今五十開外的他仍然執著于斯。我問他“何喜畫?”他笑答:人食五谷,生七情六欲,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不足,便歌之,舞之,書之,畫之。我問他幾十年畫畫,名如何?利如何?他笑答有小名,但更有大利。我進而問“何大利?”他答;聊以自娛,自娛,大利也!語此,我忽然記得前年他從秦嶺山谷回來 ,得寫生畫稿十余幅,他說是得意作,一段日子,晚上睡至夜半他還要起來 自我欣賞一番呢。這種樂趣我沒體會,但想那一定很愜意。這使我又想起了南朝畫家宗炳“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宗炳一生好山水,晚年把他畫的山水掛于四壁而細品,干嗎呢?暢神哩!暢神,豈不是大利?我問群山,何為畫,畫難呼?群山答:繪畫、書法、音樂、戲曲、舞蹈、文學等,都是表現人主觀東西的一種形式,既為形式,就必有自身的表現方法及要求。作一幅畫難,作一幅好畫更難。不然畫怎么有能品、神品、逸品呢?朝學執筆,夕已隕石是絕不可能的。中 國畫強調意境,要求作者把主觀上的情感與客觀上的景物有機結合 達到情境交融的境界。畫家多為情種,即觸景能生情,借景能抒情,情景能交融。說觸景生情不易,且看世有多人見涓涓細流而思汪洋大海?見壁立千仞,而思無欲則剛,見陰陽交錯,而思天下萬物生生不息?說借景抒情,借什么景?抒什么情?我想沒有深厚淵博的知識休養,沒有數十年堅仞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那就借不了景,更抒不了情。群山說畫畫、寫字人多如河沙,閃閃發光者少。他說他不想發光,他發不了光,他說他只想把他看到的,想到的揉到一塊畫出來 就好。他說畫的好不好,首先是給自己看的,其次才是給別人看,他說不想糊弄別人,更不想糊弄自己。
李群山作品
憑心論,群山畫畫,基本功扎實,這得益于他幾十年一路追尋名家之跡的結果,從五代荊浩、關同、董源、巨然到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從南宋李唐、馬遠、夏圭、劉松年,到元四家,明四家,清四家,他都用心學習。臨了感言,技法是死的,思想是活的,師古人,師造化,師心是學習中國畫的三步曲。“外師造化,中得必源。”石魯說畫有二觀,觀物,觀我。觀物以探真,觀我以通德,物為畫之本,我為畫之神。
群山喜歡畫秦嶺 山水,這幾年他多行于秦嶺山谷、洛水河畔,他的山水畫注重疏密虛實,主題明確,畫眼突出,欣賞他的畫使人覺得清新、明快、陽光。可謂“可望、可游、可居。”畫壇泰斗潘天壽說繪畫表現技法不外點、線、面三者,西畫以面為主,點為次,線為末,中國畫以線為主,點為次,面為末。群山的畫極重用線,筆下每條線都賦有生命。直線如琴上剛鍵,曲線如五音律動。線條曲直、粗細、干濕、枯澀,無不透著一種神韻。他的畫既具北派大山堂堂、茫茫蒼蒼之雄壯,也具南派秀媚碗約、漠漠溟溟之清爽。有院體畫三日一石,五日一水之嚴謹,也有文人畫清麗簡括、率真之酣暢。
群山其人厚重,實在,雖是文化干部,但不喜夸夸其談,與人交,多想的是他人。他常 給家里人說與人為善,多些容讓,少些爭吵。以至于妻子說他凡事胳膊向外拐。細想難怪,群山幾十年情傾筆下山水,早徹悟了人生之得失。
群山多畫的是山路,幾座大山夾出一條小道,清徹的流水依著小道彎彎曲曲,他起名《路彎彎,水彎彎》。看著他的此類作品,想著他畫畫的長征路,畫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連環畫,練書法。想著他的生活路,當隊長,當雙代員,當民辦教師,當文化干部 ,其路路亦彎。可感慨他的時候,他說路彎彎必有景觀。我首肯。
如今我和群山算得上朋友了,我說希望他出好作品,他笑說“努力、努力,一定,一定。”我想也是,他該有好作品出來。
李群山作品
藝術簡介
李群山,男,1957年生,陜西省洛南縣人,文化干部,自幼學習繪畫,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畢業,擅山水畫及人物畫,期間受同鄉楊運昌及何伯群影響,幾十年如一日,一路追尋名家足跡,從五代荊浩、關同、董源、巨然到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從南宋李唐、馬遠、夏圭、劉松年,到元四家,明四家,清四家,他都用心學習。早年父母給他取名“存山”,上中學時,他喜歡畫畫,特喜群山秀水,因而自易名為群山,不想這孩提時的興趣使然,竟成了他一生執著的課題。
現為洛南縣文化干部,省、市、縣美協會員。同時有數十副作品在《商洛日報》《陜西文化藝術報》等雜志媒體發表。寫有論文《淺談國畫“雅”與“俗”》。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