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繪畫漫長的發展史上,人物畫總是隨著時代意識的變遷呈現活躍的姿態。史前的神秘、先秦的稚拙、魏晉的清羸、盛唐的雍容,即便在式微的宋、元、明、清也出現過陳洪綬、崔子忠這樣的名士。只不過他們個性化的探求只是曇花一現,未對人物畫的整體格局形成足夠的解構。中國文化是在傳統的土壤上繁衍生息,繪畫也是如此。人物畫的發展離不開傳統的繼承和文化的積淀,表面看起來出現過某一階段的斷層,實則是遵循了盛極而衷的衍化規律。
童趣1034cm×34cm紙本2014年
當代是一個講求個性的時代,然一味創新令繪畫面目全非,在暢己之神的同時卻令他人費解。“似與不似之間”講究的是“中和”,重視的法度。過分強調“不似”而肆意妄為,必然會與中國畫的精神相去甚遠。王家訓的人物畫則多以古人為題,畫面極具新意。他注重對人物風韻儀姿和精神狀態的表現,創作題材和形式也十分的豐富。有高人逸士、有仕女孩童,又有重彩工筆、人物寫生。無論哪種類型的題材,王家訓都能以獨特的表現手法來表達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他注重以畫意和氣韻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畫中的人物,在相貌、服飾及背景環境上也都在“似于不似之間”平衡得非常精妙,散發著一種舒暢、恬靜悠然的情態,給人以清新、親切,自在之感。
王家訓作品
王家訓筆下所描繪出的風貌獨具的人物畫作,不僅需要具備廣博的文學素養并融會貫通,還需要有極強的造型功底,以及入情入世的心性,才能夠表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作品古風新意齊備。在構圖方面,王家訓常常將山水、花鳥與人物溶與一體。不僅使畫面具有極大的組合空間,又豐富了畫面的表現力,而且設色清新淡雅、格調高古,有內在的蘊涵,有精神的寄托,可以讓人的心靈得以棲息。實現了抒情達意、寄寓情感的目的。
溪光何以報只有醉和吟50cm×46cm紙本2014年
從主觀方面來講,這其中傳達出的是王家訓的審美趣味、藝術上所達到的境界,藝術的風格特點等。中國畫是對象的個性、氣質相關的生命律動與繪畫者才情、智慧、精神美兩者的統一。既強調主體的生命,精神的表現,同時又充分地肯定著自然生命與主體精神的美兩者之間存在著內在的一致性、統一性,這些在王家訓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肯教清夢落人間138cm×69cm 紙本2012年
因而,王家訓的作品無論是以何種題材表現,其中的韻味總是能讓人不斷品味、反復回味。可以說,他的人物畫是個性和共性的統一。其個性化的情感可以與大眾的感觸達成共識并交流互融,產生精神上的共鳴,其人物畫作品怡情的意義也就油然而生,是真正動人的藝術。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