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訓仕女作品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注重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它與時俱進地展現一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面貌。人物畫是人們精神最完滿的產物,畫面透出的生活意趣就是精神家園的升華。中國人物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傳統,以描寫人物活動為主的人物畫成熟得最早,以后因為題材原因又分出歷史人物寫真、風俗畫、仕女畫。從技法上又分工筆人物畫、寫意人物畫、潑墨人物、白描人物。慢慢發展,畫家們更著重人物性格與內心世界的揭示。他們往往攫取一個永恒的最富有表現力的瞬間。準確生動地塑造出人物的歷史形象。
書到熟時自得意
王家訓的繪畫則深得個中三昧,他的一幅幅畫面是在煩囂的紅塵中開辟出的一個個清靜閑雅的世界,這世界里,于人、于情、于景一派和諧的天趣。以古人的情調來調和當代人的心態,以中國的古典情結舉重若輕地敘寫時代節奏的細膩,“盡精微、致廣大”,以中國的傳統美學精神來點潤物質科技的發達文明。可見,王家訓切入的格調是高雅別致的,他并不是一味閑情地鋪寫,而是在夸張、突兀、奇詭中敘述著“返璞歸真”的話題。其中對真、善、美的追求,人文與道義的關懷讓我們在一笑中悟得。凡事看開些,人間清趣何其多,我們要用心地去活著。
心凈自生詩人靜事自成
王家訓沿著傳統走來,順時、順情、順性地精研畫法與精神層面的表達。他用古人的心境來化解對當代現實的悟得,他是非常崇尚智慧的人,看他把各色人物的額頭都夸張得大大的,無論老少、男女,而且都有著一種從不過分的平和表情。構圖的場景有趣生動,寓意著一片鮮活。如何把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背后的東西提取出來貫穿畫面,則是靠王家訓的天賦才情,因為他的視角總是如此獨特。不是冷眼,而是積極地正面一切,他的畫確乎有著很深的思想。從筆墨色彩上,他畫面上有著古代大師的跡蹤,又散發出強烈的當下性。而構圖形式與布景上,用景的烘托讓本來就傳神的主題符號有了更廣層面的意義,進入了道家的“物我兩忘”境界,人物什么心情,景物就是什么色,造就了畫面內容的豐實。
看他的畫時間久了,在乎的已是那種瞬間的情境,這里面有著感動的東西,顯露著歷史時空激蕩下生命的原始不變的面目。
幽情隨流水 神情有余閑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