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家李俊才
李俊才,河北滄州人,1963年出生,現為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滄州工筆畫協會理事,民建中央畫院滄州分院畫師。李先生的工筆花鳥清新淡雅,有扎實的傳統功力,再加上現代技法,成就了他自己獨特風格的畫風,他的畫介于傳統和現代化法之間,所以深受人們喜愛,為此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特約李先生先后出了四套書:《工筆花鳥技法范圍圖——荷花鴛鴦》、《國畫速成圖譜——工筆喜鵲柿子畫法》、《大橫批白描牡丹畫集》、《四季名花 珍禽技法》。
李俊才作品
在一次工筆畫展上,欣賞了他的一幅花鳥作品,并有幸結識了李先生。古人有隨類賦彩,今人是隨心賦彩。他是保留古人之精華,吸取今人之精髓,自成一體。作品清秀淡雅中還有一絲富麗,讓人一見傾心。于是向李先生討要他的作品書籍回來慢慢品讀,幾本書一讀再讀越品越著迷。縱觀他的作品明朗而又含蓄,明朗處情景動人,含蓄時耐人尋味。看看線條,顆顆都那么簡練準確,起筆行筆收筆就是在寫書法,把物體的起伏轉折描寫的恰到好處。長線更是撥動的琴弦,行云流水伴著韻律!不看色彩,這靈動飄逸的線條就是一幅幅感人的畫,讓欣賞者陶醉其中流連再三。再讀其顏色更是絕妙無比,記得有位畫家說過一段話:對于工筆畫家來說,色彩感覺就是天賦,色彩知識就是基礎,色彩修養是創作中日積月累的品格。有品格的色彩修養,才能創作出精美的畫作!做為畫家無一例外,李先生的色彩修養就是日積月累的品格,古人說過:試玉要燒叁年滿,辯才需待七年期。也就是沒有豐厚的文化知識修養 是絕對達不到如此境界的,這就是厚積薄發的境界。
還說隨類賦彩,古人的隨類賦彩就是寫實生活,比如綠色的葉子 紅色的花。李先生的葉子一般是墨青色,很大氣的顏色。當代畫壇顏色自是新奇,就拿畫葉子,有的朱,有的赭,還有的白……那就看畫家怎么想了。記得白石老先生說過不似欺世,太似媚俗。他是介于之間的,所以他的畫幅幅都是清新淡雅,端莊中又不失一絲富麗,發人深思,耐人品味。
李俊才作品欣賞
最喜歡的還是他的那幅《望月》:整幅畫沒超過三種顏色,畫面的主色調就是墨青,淡淡的墨青葉,淡淡的槐花,下面棲息著幾只靜逸的鵪鶉,有兩只望著朦朧的月光,它們在享受這恬靜而溫馨的美好時刻。我想這是畫家的心聲,是想在這喧鬧的環境外追求一種安寧野逸的生活吧。從古至今藝術家都憧憬一種安逸的田園生活,就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此幅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只要你站在畫前靜靜的欣賞,你就會置身畫中,同幾只鵪鶉一起欣賞著淡淡的月光,寧靜的槐樹,聞著槐花絲絲的清香,和他們一起憧憬著生活的美好!此刻的境界已達到物我兩忘,更不會再想俗世中的兩條船:一為名來,一為利往…… 剎那間帶著你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這就是作品的感染力!偉大的畫家創作出偉大的作品,正如賈島所說: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這樣的好作品一遇知音就有高山流水之勢!好作品首先要感動自己,然后才能感動讀者,這就是藝術家的魅力。說到藝術家我對李先生更是敬佩尤佳,有些人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李先生恰恰相反,他就像一顆缺月讓自己為了圓滿不停的追求,所以他的藝術也永遠不會有頂峰的,他將會創作出更多輝煌!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最后祝愿畫家多出優秀作品,為藝術星空推出更多璀璨的新星,讓中國工筆畫發揚光大!
(本文作者 孟淑敏 工筆畫家、藝評人)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