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安作品
“德為本智勇信,安是果富康壽。 ”這是王德安的自撰聯,也是他的人生信條。王德安齋名“朱墨” ,張建陸悟之:“其一,齋號源于‘只研朱墨寫春山’之詩句,取詩命齋,詩情畫意,可謂雅也;其二,朱黑二色,國畫之本,取本舍末,知白守黑,可謂智也;其三,朱者赤也,墨者玄也,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以赤子之心,窮水墨山水之玄妙,可明其智也;其四,朱乃陽也,墨乃陰也,一陰一陽謂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知其‘技近乎道也’ 。 ”
王德安潛心研究傳統水墨山水與中國古典哲學之間的關系,作畫理念重寫生,師造化,力求在走筆行墨間體現渾厚、大氣、狂狷、變化無常、似與不似等傳統哲學思想。其作品不僅有渾厚華滋的濕墨山水,也有惜墨如金的焦墨山水;既大烘大染,氣貫長虹,又“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 ;既能冶南北宗于一爐,又能以深厚的傳統底蘊展現當代人的審美觀念。中國繪畫以氣韻生動為上,然欲達氣韻意境之妙,必有精巧之構圖,必有雄厚之筆墨,而王德安正是為此孜孜以求。
王德安1945年生于河南省鄭州上街區西馬固村,自幼聰穎習畫,先后師從中央美術學院李駿學習油畫,師從中國美術學院潘長臻學習水粉畫。1985年參加北京畫院王文芳山水畫學習班, 1986年進修于江蘇省國畫院并拜院長宋玉麟為師,專修山水畫;同時還受到宋文治、魏紫熙、亞明等老師親傳。又深受范寬、李唐、石濤等名家泰斗畫藝的浸淫,多有成功佳作。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大展中獲獎,被韓國碑林博物館、北京恭王府等多家機構永久收藏。王德安告訴筆者,他一生深得“天賦、機遇、努力”三味。他引用曹孟德《龜雖壽》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自慰。王文奎曾為其榜書“福”字,并題“富貴無求日喜歡,座中高友一盆蘭。胭脂買到用來少,只研朱墨寫春山。 ”
王德安家居中原腹地,毗鄰嵩山,生于斯、長于斯、愛于斯。家鄉之境域,筆下之畫意,融為一體,渾然無間。每有登臨,便激動不已。抒懷胸臆,訴諸筆墨,多雄渾蒼茫,悄愴幽邃之感。其《嵩岳峻極》 《悠悠少林寺》《嵩門待月》等以嵩山、少林寺為題材的畫作,危崖橫亙,隔斷晴空、密林掩寺,幽謐靜穆;月躍蒼嶺,銀輝瀉地。既有山勢水闊之雄秀,亦有筆情墨趣之精妙。明代惲南田曰:“須知千樹萬樹,無一筆是樹;千山萬山,無一筆是山;千筆萬筆,無一筆是筆。有處恰是無,無處恰有,所以為逸。 ”王德安深諳此說,他曾指著一幀《晴雪落長松》 ,問筆者:“你看這是棵樹嗎? ”我答:“是。 ”他說:“非也!我并未畫樹。 ”王德安遍游祖國名山大川,攬造化之奇變,成胸中之丘壑。熔鑄心靈境界,磨煉筆墨技法。他的作品寧靜淡雅中蘊藏著熱烈奔放,簡練概括中包含著細膩深沉,色彩變化之豐富,意境營造之匠心,足顯他對繪畫語言的把握及藝術感受的獨特。謝冰毅用“透、逸、亮、茂”四字賞析他的畫作,入木三分。
責任編輯:田爽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