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石樸山水畫展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拉開帷幕,各界嘉賓400余人前來觀展。這次展出的精品力作為五一的小長假奉獻上了一場津津有味的藝術大餐。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王瀟致歡迎辭,陜西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陜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郭線廬,著名美術評論家、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程征,中國美學理論委員會委員 、四川大學教授林木,本次展覽藝術家石樸先后致辭,陜西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鄧理宣布展覽開幕,陜西省委原秘書長王改民主持開幕儀式。開幕式結束時,石樸向陜西省美術博物館贈送了兩幅國畫作品,以表感謝。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王瀟表示:“石樸藝術展是一個現象,國內眾多美術史家和評論家給予高度評價。石樸先生近五十年對中國山水畫的研究、探索,實踐創作出的精品力作代表了他的藝術追求和形象面貌。這次展覽開展以后,我認真閱讀了他的作品,刷新了我的認識,站在作品面前,我有一種切身感受:中國傳統藝術依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傳統中國畫的魅力依然強大。他的作品集眾家之長,卻又體現出個人創作風格,將道學和太極等傳統文化融匯在他的中國畫創作中,滋補畫學養分,為青年學子中國畫創作路徑提供了借鑒和思考,具有重要當下意義?!?/p>
陜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郭線廬認為:“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傳承,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內涵。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中國的文化精神是我們幾千年來能夠提升繁榮進步以及走到新時代發展中間的重要血脈之支撐。我很贊成展覽名字“宗脈”,中國人不能忘記我們血液中的東西,所以傳承是我們需要努力研究、探索、弘揚的地方?!?/p>
本次展覽學術主持、著名美術評論家、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程征表示,石樸先生這位藝術家和他的現象放在當代中國美術或中國畫的體系中具有特殊意義。這種意義體現在于他的作品既傳承了傳統,又融入了當代元素,從而引發了人們對于中國傳統藝術的新思考和探索。在當前背景下,石樸的藝術具有時代性的意義,不僅關乎昨天和今天,更指向了明天的發展方向。
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四川大學教授林木認為,在一片西化思潮之中,石樸先生全神貫注研究我們自己的傳統,很了不起。他一路走過來筆墨好、意境好,而且還創造了一種有別于長安畫派的西北山水圖式。中國美術界要有自己的現代化。我們應該立足傳統,才能做到這點,石樸先生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范例。
藝術家石樸在感謝辭中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詩道出了對傳統文化源頭的重視和文化滋養的意義,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優秀傳統,對我們的藝術文化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陜西省中國畫學會會長、著名畫家王西京發來賀電:祝賀“宗脈 –石樸藝術展”成功舉辦,這是弘揚民族文化自信繼承中華優秀傳統的高質量展覽。石樸先生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筆耕墨耨,以書畫為寄。其山水畫,取法宋元明清各代名賢,沿著純正的“中國畫脈”精進修行。沉寂半個世紀后,其藝術成就漸漸為世人所知。今天,在此舉辦個展,我由衷為其高興,并祝賀展覽成功。
陜西詩詞學會會長孟建國發來賀電:題石樸書畫展——攬盡千川無盡處,始承妙理得天真。清微淡遠融新意,還看岐山石道人。
開幕式結束后,專家學者們圍繞石樸的藝術觀念和美學價值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展覽以嚴謹的學術高度引領,推出石樸先生數十年來的精品佳作。展覽分四個單元:弘道在人、以意造境界、搜秒創真、書法賞析,全面呈現了石樸先生的樸素高貴的藝術美學和立體的創作面貌。
此次展覽學術主持程征教授認為:從表象看,石樸的藝術頗有古風。然而其古,或曰傳統,在當下卻有新的,獨特的,現代性的價值。因為,近百年來發生在中國畫壇的爭執,如“筆墨與水墨”“中國畫窮途末路”“筆墨等于零”等等,歸結起來是中西之爭。那么,就有一位以繼承中華文化傳統為信仰,屏蔽一切時流的現代陶公,數十年如一日,遵照傳統法則修煉自身。雖為個案,卻讓我們真真切切地看到,中國畫的自身發展邏輯在現時代依然有內在生命力,只須具備必要的生態條件,它就會碩果累累。這里面潛藏有現代中華文化按自身邏輯發展,宗脈永續的啟示性意義。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12日。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