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經天緯地才,善美過昭明”,帶著天選之子、一代明君的人設,卻收到了英逝、無緣皇位的結局。 ——題記
子標:
你還好嗎?
光陰如一江春水,六百年已逝——你的陵寢由父親首建,按太子禮制。后來,你的次子允炆踐祚稱帝,尊你為興宗孝康皇帝,敬懿太子妃常氏為孝康皇后。補建了方城、明樓,從太子墓到帝陵,看起來巍峨無限。但它沒有陵號,卑微地叫做“東陵”。硝煙之后,廢墟一片,無人問津。
1355年九月初五,“哇”地一聲,太平商人陳迪家中一個嬰孩呱呱墜地——你的到來注定不平凡:此時,你的父親,28歲的朱元璋正在攻打集慶。收到消息,他興奮地跑到山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如獲至寶。更重要的是,不久城下。
1364年,你10歲了。父親稱吳王,成為吳王世子的你也開始隨名儒宋濂學習儒家經典,這是你重要的人生財富。從此,你逐漸成為溫文爾雅、不卑不亢的人。
四年后,父親問鼎應天,改元洪武。憑著寵愛,你成為與眾不同的開國太子:因為父親令功勛道德老成者兼領東宮。其中,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太多了!這權勢熏天豈是四皇子能比的?并且,1371年,你迎娶常遇春長女為太子妃;1374年,長子朱雄英出世,這名字聽著就備受寵愛。
1377年,這年你23歲,應是你的高光時刻。六月,皇帝下詔:“今后一切政事并啟太子處分,然后奏聞。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十一月,次子朱允炆出生。
此后十五年,你帶著“仁、勤、明、斷”四字真言,小心地走在監國治政的路上,謹慎地斡旋于君臣父子之間。老師受牽連、兄弟犯錯,你勇敢地成為父親的劍鞘;但藍玉調戲王保保的王妃,你卻不顧夫人臉面,嚴肅地軍法處置。因此,你能勸諫皇帝,制服兄弟,震懾功臣。這豈是四皇子能比的?
然而,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1391年八月,你奉旨巡撫陜西,考察遷都事宜。只因勞累過度,不幸罹患風寒,于第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薨逝,年僅38歲。祔葬孝陵東,謚曰懿文,謚冊:皇太子標居位二十有五年,分理庶政,神贊弘多。
之后,不到半年允炆進位皇太孫;六年后洪武皇帝病逝,太孫繼位,改元建文。
元年二月,追尊你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嫡母常氏為孝康皇后。尊母妃呂氏為皇太后,冊妃馬氏為皇后。封弟允熥為吳王,允熞衡王,允熙徐王。立皇長子文奎為皇太子。
但是,一年之內,銳意削藩:其中,周王圈禁,湘王自焚——諸藩惶惶不可終日。最終,燕王忍無可忍,稱“奉天靖難”,起兵造反。四年后,在徐增壽、李景隆的背叛下,燕軍破金川門而入。建文皇帝及太子失蹤,皇后自焚······
入京之后,燕王大肆屠戮建文忠臣,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坐奸黨死者甚眾。史稱“瓜蔓抄”。更重要的是,將你的牌位遷出太廟,復稱懿文太子,復稱常氏為敬懿太子妃,復稱皇太后呂氏為懿文太子妃,活人頂著死人謚號!
如此結果,作何感想?
疑惑的暄明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