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潮劇發展,如今已80多歲高齡的姚璇秋仍力所能及地貢獻余熱。
“潮劇見證了時代發展,歷久彌新,煥發新的強大生機,讓我感到肩上責任更重。”在中國戲曲學院首個全日制潮劇本科班開啟第二個學期的吳嘉琳,對潮劇有了更深認識。
吳嘉琳是廣東潮劇院一團“90后”演員,也是其中的“幸運兒”之一。她從潮劇表演“小白”,到屢次擔綱劇中旦角,再到2021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首個全日制潮劇本科班,吳嘉琳是潮劇繁榮發展的親歷者、見證者、受益者。
在廣東,潮劇這一文化精粹穿越時光,深深印刻在人民群眾心中。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點贊了潮劇等中華文化瑰寶,并強調“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
新生力量“接棒”傳承潮劇
吳嘉琳的潮劇學習之路始于2004年的夏天。彼時,小學畢業的她順利考入汕頭文化藝術學校,成為該校潮劇表演專業班的學生。跟其他學生一樣,她每天6時多就起床練習唱腔、壓腿、跑場、指法訓練等基本功,8時起開始學習理論文化課程,風雨無阻。
2009年,畢業后的吳嘉琳到廣東潮劇院二團實習,每次跟著院團下鄉演出,都要在農村住個三五天,不僅見識了潮汕農村習俗,也積累了不少舞臺經驗。實習了一年多后,吳嘉琳繼續留在廣東潮劇院錘煉藝術水平,直到2018年轉正成為廣東潮劇院演員,多年的歷練讓她的藝術水平更加純熟。
吳嘉琳的成長故事,是一大批青年演員接力傳承潮劇的縮影,也是新時代潮劇繁榮發展的生動寫照。潮劇有580多年歷史,被譽為“南國鮮花”。近年來,廣東一直在探索一個重要課題——如何讓古老的潮劇煥發活力,讓年輕人喜愛潮劇?在此推動下,眾多潮劇工作者不斷創新創作,《秘密交通站》《紅軍阿姆》《望海潮》《英雄長歌》等新劇目接連上演、收獲好評,還推出了音樂劇、改編劇、武俠劇、卡通片。此外,古老潮劇結合新的傳播方式,通過云劇場、直播間等也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
潮劇的傳承發展,離不開老一輩潮劇藝術家的傳幫帶。其中,姚璇秋是關鍵人物。如今,已80多歲高齡的姚璇秋不愿在家安度晚年,為了潮劇發展仍力所能及地貢獻余熱。她表示,守正與創新并駕齊驅,是潮劇下一步發展方向。潮劇發源于潮汕,潮人遍布四海,而潮劇是重要的溝通紐帶。未來,潮劇要繼續“走出去”,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盡管退休多年,姚璇秋老師平時還參與潮劇藝術教學,經常出席一些戲劇界的活動,在潮劇藝術的推廣和傳承方面不遺余力。”在后輩心中,姚璇秋德藝雙馨,是青年演員學習的榜樣。吳嘉琳表示,年輕人要接過老一輩藝術家的“接力棒”,將潮劇經典劇目一代代傳承下去,把潮劇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國戲首個本科班集聚繁榮力量
近段時間,潮劇界捷報頻傳——中國戲曲學院開設首個潮劇全日制本科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學員登上新年央視戲曲春晚;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同時審查批準了汕頭、潮州、揭陽三地的潮劇保護傳承條例,開創了全國在文化領域協同立法的先例,讓潮劇發展有法可依;姚璇秋榮獲2021年度“南粵創新獎”……
首個潮劇本科班開設后,經過專業考試和全國文化課普通高考,最終包括吳嘉琳在內的28名考生被中國戲曲學院錄取,他們將與京劇、昆曲及其他劇種互學互鑒,推動潮劇藝術向更高層次發展。按照教學安排,學員將有2年時間在國戲上課,1年在汕頭實踐基地實習,1年回國戲創排畢業大戲和完成畢業論文。
作為考上潮劇全日制本科班的一員,享有免學費政策扶持,對此吳嘉琳的心里滿懷感恩,她認為這對于學習戲曲的年輕人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而在國戲學習的大一第一個學期,他們接觸到了更系統、更全面的戲曲知識,學習到更多戲曲唱腔上的技巧,以及更多戲曲舞臺的表現形式。
“能夠在中國戲曲最高學府進修學習,將是我人生中十分珍貴的經歷!”吳嘉琳希望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水平,學成后回饋家鄉,更好地弘揚傳播潮劇,把對潮劇藝術的熱愛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YY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