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生命的奧秘是科學的永恒主題,它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對藝術家而言,生命現象同樣魅力無窮,他們通過藝術作品,將生命痕跡保留下來。
畫|梅若先生|上|張家界印象 下|含芳只待舍人來
在視野有限的古代,畫家不僅畫巍峨的山川景觀,也畫質樸的花卉蟲草。花鳥畫作為傳統繪畫的一個分支,早在五代已經有崔白、黃荃這樣成熟的大家出現。
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進入嶄新的時代,探尋視野不斷拓展。
通過現代科技,不僅可以窺探千里之外的事物,也可以看到放大百倍以后的微觀世界。
視野的擴大為藝術家提供了更多了解這個世界的機會,更多地滿足了藝術家對生命現象的好奇。
畫|梅若先生|喜上眉梢
梅若先生的水墨藝術正是生成于這樣一個時代的背景之下,他承前啟后,從傳統花鳥繪畫中汲取養料,采用全新的視角,不再把“花鳥魚蟲”看作是鳥語花香的詩意表達,也不看作是農耕文明時代人與自然親近的表征。
他觀于細微與寫生體驗,從生命的意義上再現這些小動物的生存方式和生命軌跡,創造性地展開了一種個人化的解讀,在梅若先生的花鳥畫作中,看到的不僅是這些小生命的生存境遇,也在這里看到了“人”自己。
畫|梅若先生|香凝粉翅濃
生命的奧秘要遠比它們外在的美麗更具有魅力。幼蟲由蛹,經過蛻殼,最終羽化成蝶。面對這樣奇妙的生命現象你無法不唏噓。
通過觀摩梅若先生的畫作,便能體悟到這一花一草一木的奇妙世界之中,讓我們悉心體會其中的諸多奧秘,“從丑陋的蟲蛹到絢麗的蝶”,“昔日紅隼幼鳥,如今振翅高飛”等等,這便是梅若先生在微觀中為我們呈現的“自然之美”。
畫|梅若先生|芙蓉鴛鴦圖
為了畫好各類禽鳥的每個神態,他成了花鳥市場的??停依镆拆B起了各種靈禽異鳥,閑暇之余便觀其態、聽其鳴,長年累月的朝夕觀察,這些禽鳥的飛、鳴、食、宿,每一個神態,他都了然于心,故而他的作品則自覺地轉向了對生命的“微觀”與“寫真”,在“盡精微”中發掘出一個“致廣大”的世界。
畫|梅若先生|春日
梅若先生從學于潘君諾、江寒汀畫派,以二人的繪畫技法為基石,但并不囿于二人的樊籬,他畫花鳥、草蟲,雖取于二人,但比之二人,筆法更細膩,形象更傳神,他筆下的那些鳥兒,生動活潑,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從畫上飛下來。
畫|梅若先生|紫林香風
此外,推陳出新的梅若先生創造了一種大幅滿眼的重彩畫法,名曰“滿色彩”,這種水墨新形式一改小品畫的精致、巧妙與情趣,以全景構圖來表現胸中臆想,滿紙搶眼的巨幅色彩,給觀者帶來一種無比強烈的視覺沖擊與震撼。
這種新式風格,也正是梅若先生敢于追求新與破,以及對生命的細心觀察中,摸索出來關于花鳥畫作的,一種新興的時代審美。
畫|梅若先生|上|雨中留得蓋鴛鴦 下|荷花深處有鴛鴦
穿越千年,花鳥蟲魚,生活節氣,都濃縮在一幅幅畫卷中,后人向外發現了自然之美,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認識到了千年風雅的生活情趣。
《萬物有靈:花鳥魚蟲的千年生命》
國畫名家·梅若先生個人書畫藝術作品展
已于2021年12月18號在灣區深圳都市圈
惠州北站高鐵新城湯泉薈三樓開展
誠邀您共赴一場藝術之旅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