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荷花獎舞蹈大賽正如火如荼的進行。這場舞蹈界的集體盛會,延續著曾經的舞蹈人的夢,也點燃著現在舞蹈人的希望。舞蹈藝術,作為藝術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是整個藝術發展與繁榮的實踐者和參與者。舞蹈一直在藝術領域里起著表達美,傳播美的作用與功能,美是藝術的特性之一。
今天我想由本屆荷花獎舞蹈大賽作品來聊一聊“美”。簡單的來說, 這個事物看上去讓人賞心悅目,讓人心生愉快,是美!我的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談到美,總體的概念還在皮膚白皙,身材健美,對藝術作品的美,也僅理解在“好看”兩個字上。“好看”,即為淺層次的美的表達。每當這時,我會告訴她,美你可以先去感受三個不同的層面,1. 外在的好看的事物,包括人。2.如何能達到你理解的外在的這些美, 這需要不斷的學習和自律,從而形成第二層的“內在美”。3.當你充分理解了前兩層美的含義后,你會對美有更高一層的追求,那就是生活和大自然的本真。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更高級別的美!
在本次荷花獎第一場比賽中,直播現場有觀眾打進電話,對于其中的一個參賽作品《三個老阿佳》對評委給出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做出了提問,請兩位評委分別做出給分的依據。“老阿佳”是藏語“老阿媽” 的意思。舞蹈編導在作品里塑造和表現了三個老阿佳一起生活,勞作, 追求美,直至最后親密的三人有人慢慢走向“遠方”留下一位生活繼續的整體畫面。高分評委現場肯定了這個作品里寄予的三個老阿佳走過了幾個時代,感受到祖國變化帶來的美好生活追求。從而更多的內心積極對“美”不放棄的樂觀精神。而低分評委給出的表達是,她覺得不夠“美”!作品不夠完整,所以她給了全場最低分…前面我曾舉了我跟小學四年級的孩子聊到的美的三個層面,1.外在容易一眼看到的美、2內在經歷過后沉淀的美、3.生活自然本真的美
在我這類觀眾看來,《三個老阿佳》的確沒有低分評委所說的第一層面的美,塑造的人物經歷了歲月的“禮遇”,完全不符合第一層美的標準。但作品想要表達的本身卻是第二層.第三層美的所在。在整個舞蹈作品中,編導圍繞后兩層美的表達,動作語匯提煉符合人物特性,舞蹈語言表達生動準確,舞蹈結構清晰且突出中心主題,到結尾處直擊觀者心靈催人淚眼!
值得一提的是,高分評委和低分評委現場點評都不約而同提到了這個作品的結尾引起的共鳴,直達深處,感嘆萬千!
由此,我們不由得思考,一個舞蹈藝術作品,要表達什么樣的內容, 達到什么樣層次的美?僅停留于小學生理解的第一層美,還是要超越和更深層的發現和挖掘?一次次的舞蹈作品誕生,我們看到了很多創作者們從本身起就有了對高層次美的追求,從而不斷的去接近和表達更多的高度,最后達到我們國家和社會所提倡的“大美”!“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這一理念支持著創作者們不斷的探索藝術的本質,去完成貼近生活的真實而又高于生活的呈現表達。舞蹈藝術的傳播一定是高層次美的代表,同時也是切實立足于每一個生活的“真,善”的代表!藝術作品是每一個社會價值觀和文化繁榮的符號,同時又是立足于人民群眾中,讓最普通的觀眾能理解和接受審美熏陶的最直接渠道!
談到此,我想引用吳軍在《硅谷來信 3》里對于談到文藝時的一點觀念總結…“文藝就是能夠撥動我們心里最脆弱的那根弦,不止是讓我們欣賞作品的精美,也讓我們與作者產生共鳴,思緒萬千。”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