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
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專職畫家
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陜西國畫院特聘畫師
陜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西安美術學院美術研究院研究員
陜西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礦工兄弟》
馮向杰:“鄉音”不改
——耿建其人其畫
耿建,一位年逾七旬的陜北“老漢”。他那張笑瞇瞇和善而帶有農耕文明基因的臉,操著高亢有力的陜北鄉音和穿著不大入時的衣褲。你很難確信他是位才學具富、創作欲望極高、作品極豐,且廣布海內外的畫家。
耿建自命“退翁”,退翁之意不在“退”,而在可以自由暢懷地畫自己想畫的畫。畫他人生幾十年眷戀著的黃土地上的父老鄉親,母親河上的船夫、纖夫。近些年耿建的創作成功率之高,人物刻畫之精妙,筆墨老辣而豪放,畫幅之大,膽氣之豪,讓我吃驚。一種噴涌而出的藝術激情,注定了看他的畫讓你心靈震撼駐足沉思……。力作《黃河岸邊的陜北人》《陜北道情》《嗩吶聲聲》《黃河纖夫》《老船工》《說書人》《礦工群像》等作品,一下子把你帶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黃土高原、母親河畔那種真切的鄉情民風中。
《故鄉老哥們》
耿建的畫大多是對黃土地、黃河岸邊鄉情、民風的寫照,是畫家對兒時養育他的故土鄉戀情懷的抒發。畫家懷念以往的歲月,不改鄉音,不忘兒時養育他的那塊故土和父老鄉親。因為那是一個保留著真誠、人們的靈魂尚未被金錢俘獲的純樸時代。那個時代早餐五分錢一根油條,二分錢一碗豆漿。不擔心地溝油添加劑。一兩毛錢可以吃一頓放心的早餐。而今幾元錢幾十元錢一頓早點,你也不敢擔保它安全。金錢腐蝕了人們的靈魂,金錢買不到安全,買不到誠信。被金錢俘獲的靈魂唯認金錢和權力,誠信、友情甚至親情都可能被金錢顛覆。這是很可怕的。
《故鄉的春天》
我喜歡耿建其人,喜歡他的畫,是因為他那張笑瞇瞇且帶著農耕文明基因的臉,不大入時的著裝,不改的純樸鄉音和他不為世俗所吞噬、不為金錢權利所動的那顆藝術家的良心是一致的!他就是他難以割舍畫中的父老鄉親中的一員。
一個成熟的畫家,一個有良知的畫家能夠遠離世俗設置的名利場,活在自我心靈的靜處,畫著永遠割舍不了、忘懷不掉、人生中滋養過他的那方純樸廣袤的黃土地,施愛撫育他成長,善良的父老鄉親;流淌著千年文明的母親河。用自己的作品安撫牽掛著他們的藝術良知,耿建做到了。
《陜北老鄉》
耿建的畫告訴人們,那個尚存真誠的年代人們的心靈是圣潔的,食品是安全的,他用他的作品呼喚能安頓本真的心靈,曾經有過的那方凈土,呼喚健康靈魂的回歸。
無節制的對金錢的索取,貪婪物質的得失使人們失去了對藝術大智慧。藝術成了金錢的附庸。不愿淪為俗物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注定是寂寞的。耿建選擇了寂寞,堅守屬于自己的一塊心靈凈土。這是一種人生境界,是一種超越時弊尋求自在的藝術情懷。
《信天游》
五六十年代,西安美術學院幾十位同窗學子,隨著半個多世紀的歲月流逝,他們大多散落在茫茫人海的深處,有些已作古。耿建是我從少年到古稀之年至今未所段音息的為數極少的同窗好友中的一位。這位老同學不改的陜北鄉音,常通過電波縈繞于耳,其大作常借微信飛至眼前。幾十年不改的鄉音,幾十年不改的藝術初衷——執著的畫著他兒時記憶中永不忘懷的鄉俗、民風。他的人格畫品也激勵著我老有所為。
今歲初耿建囑我為他的畫說幾句話,我欣然同意,但自恨學淺難付盛托,言不達意,但出自肺腑。
(馮向杰 國家一級美術師、《新體育》雜志美術編審)
《黃河纖夫圖》
耿建筆下的生命氣息
劉成章
黃河自古流在那里。千百年來,一場又一場的大風,卷著黃沙,撲打著人們的臉膛、胳膊和血脈,也許正因為如此,后來出了一首流傳很廣的歌叫《黃土高坡》。那兒一方面貧瘠,閉塞,苦難無數,一方面又經受過革命戰爭的不凡洗禮。于是,有了在陜北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樸實執著的優秀畫家耿建,和耿建筆下的那些神態各異的陜北老農。耿建是可敬可愛的,那些老農也是可敬可愛的,有人說,如果耿建蓄了胡子,你真是分不清誰是耿建誰是那些老農。我也看是。在那些老農身上,映照出耿建性格的各個側面,而在耿建的筆墨之中,又可看出他曾在那些老農心里出出入入地走過了多少個來回。
《唐——杜甫麗人行詩意圖》
在畫家中,恐怕很少有人像耿建似地酷愛讀書。他讀書很廣,很多,而又都是認真地讀的。他因之熟悉中國歷史,并且思考了許多問題。這樣,這些年來,他又很自然地把筆觸轉向了追尋民族文化的本源問題,畫出了一系列色彩斑斕的歷史人物。他在這方面的成績簡直是奇峰突起。他以博大深宏的氣度,描摹了老子、屈子、司馬遷、陳子昂、李白、杜甫以至于公孫大娘和劉勰等諸多著名歷史人物,并從他們的不朽著作中汲取了意象和靈感,潑灑于紙上,氣象萬千。
《紅葉姑娘》
其中恐怕應以《史家之絕唱太史公司馬遷》為扛鼎之作。這幅史詩般宏偉的作品,入木三分地刻劃出了史圣司馬遷的獨特形象,從外形到精氣神,無不令人贊賞和認可。司馬遷憂憤滿腔、不忘使命、跨越生死和屈辱的精神力量,力透紙背,閃爍于他的眉宇和嘴角。我多次想,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這幅畫的廣泛傳播,也許有一天,國人會把這個形象當作司馬遷的標準像了,就如李斛畫的《關漢卿》那樣。
《髙原情思》
除此之外,耿建還畫了一些古代的和現代的美麗姑娘,這些姑娘內斂沉靜,線條柔美,色彩明凈,或思或樂或愁,渾身泛溢著青春的光暈,極富于文化情味和審美魅力,使得耿建的創作碩果更加豐盈和飽滿。作為男人,面對這些畫,我有時候總會多看幾眼。因為它耐看,養眼。
《唐——杜甫詩意圖》
那些老農的眼睛不愧是這樣的窗子。這窗子一扇一扇地亮在陜北的蒼涼山川之上老人們的溝縱橫的臉頰之上,有憨厚樸實的,有溫和善良的,有淡泊坦率的,有從容豁達的,有耐性如鐵的,有聰慧機敏的,有樂天風趣的,也有的,在不失勞動者的性格底色上,還透著一些孤傲和目空一切。他們的這些秉賦,是陜北這塊殊異的土地上長出來的常青松柏,葉上滿是風霜。風霜也一律浸透了他們的胡子,白得觸目驚心,在那梁梁峁峁之間。
總起來看,耿建筆下人物的生命氣息,是浮漾在宣紙上的,是可聞可觸的,是撩人心魂的,因而是當之無愧的我省新時期以來美術創作的重要收獲。
《大唐長安樂舞》
創作圣賢人物肖像畫感言
文/耿建
我一個年逾古稀的“7O后”,晚年趁身體狀況還可以,這些年創作了幾幅大尺寸的歷史畫,為圣賢人物畫肖像。先從陜西藉的人物司馬遷,周文王等入手。眾所周知,西安是十三朝的歷史都城。眾多圣賢人物曾經在此”圣地“創造輝煌!
《書圣王羲之》
英國藝評家約翰,拉斯金曾說:“偉大的民族以三種載體方式撰寫自傳,即行動之書,言詞之書和藝術之書。我們只有閱讀了其中兩部,才能理解它們中的任何一部,但在這三部書中唯有藝術之書是最值得信賴的”。我在美院上學時的史論課老師王子云教授,就是一位一生獻身“藝術之書”的研究大家,《從長安到羅馬》等十多部大著,在歷經磨難,在耄耋之年的老人以驚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用顫抖的手一字一畫地涂寫,竟完成一部又一部皇皇巨著。其精神,就是我這個晚輩學生值得學習的楷模。
《道學始祖老子造像》
我每創作一幅圣賢人物,讀書,收集史料,……都是花去漫長的大量時光。我創作現代故土人物,可以直接到現場寫生,感悟。可圣賢人物多在數千年前的先秦,戰國,周,秦,漢,唐。由于自己才疏淺薄,年輕時對“四書五經”,對歷史,哲學等書藉讀得少,古文底孑薄,讀圣賢文本原著困難,比如屈原的“離騷”,只能讀譯本。啃書成了這多年的功課。另外從古跡遺址,文物,壁畫,漢畫像石,碑帖,詩詞中認識圣賢人物的思想與靈魂。體悟其人文精神。每畫一個人物,待我腦中形成一個形象,才敢動筆。
《宋——蘇東坡》
古圣賢人物,無影相,照片,畫時只能揭示我腦中的形象。歷代有眾多畫家有圣賢人物作品,我從網上下載不少。大都文人畫家簡筆小品式或者是插圖式。我只能採取我能掌握的技能與繪畫手段來塑造形象,表現意境。也就是我心中的圣賢人物的抒發!比如,我曾到河南安陽市周文王拘而演周易的監獄考查,實地己成旅游地,新建了許多寺廟建筑,在那里我見到一位當地畫家的作的周文王,囚禁處空蕩蕩,只畫了一個坐牢的老頭,看不到演周易的景象。我創作時,突出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意境!我信這個理,藝術家的作品價值如何?是靠你的作品說話。
(請橫屏觀看):
《飲中八仙歌》
《竹林七賢圖》
《史家的絕唱—太史公司馬遷》
《周文王囚羑里演周易》
《黃河激浪》
《父老鄉親》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