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坐落在四川省威遠縣新場鎮中華詩圣杜甫碑林園內洋溢著濃郁傳統文化氣息。10月29日上午,古樸清雅的園內箏聲陣陣、詩音裊裊,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書畫文化交流活動在此舉行。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教授、著名書畫家王德水,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馮世勇,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原秘書長丁奎松,董必武研究會(籌)代表佘家國,四川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張元樹,四川杜工園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仕杰、湖南衛視原副總編、詩人鄧華如等出席活動。
本次活動既是一場文藝界盛會,也是王德水藝術工作室揭牌儀式,王德水、馮世勇、丁奎松、佘家國、張仕杰、鄧華如等一同主持揭牌儀式并發表講話。
王德水先生是享譽國際的書畫家,家世淵源溯至王羲之,因常年旅居日本,故號“東瀛墨客”。王德水先生現任王羲之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日本中華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世界華人書畫藝術精品大展組委會秘書長等職,2012-2020被湖南大學招聘回國,創立岳麓中華書畫研究院(院長)與王羲之藝術中心(主任)。王德水先生海外游歷期間,積極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其自身更是集西方繪畫、東洋繪畫與中國書畫藝術為一體,以人物見長,花卉、山水、走獸、蟲草、景物等獨特創意。王德水先生多年來一直秉承赤子之心,用一幅幅傳世精品詮釋中華文化的“根與魂”,堅守“藝術服務人民”的信念,不僅致力于中國詩詞書畫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還積極履行“文化扶貧”的責任,他在活動中表示:“這是一個并不富裕的地方,如果能促進一個地方的發展,我愿意付出我的所有,這是我藝術服務人民的使命擔當。”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馮世勇表示,我代表中國政法大學對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在與王德水先生的交往中,讓我感覺到,他是一個具有崇高志向的書畫家。我認為,中華詩圣杜甫碑林園的落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原秘書長丁奎松表示,王德水先生是一位在海外非常具有影響的書畫家,他在日本和東南亞以及我們的周邊國家都舉辦了各種有關中國書畫的大型展覽,向世人展現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杜甫被譽為“詩圣”,是中華文化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身上凝聚了中國文人風骨,我希望杜甫碑林園這個項目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川杜工園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仕杰表示,杜甫是一位胸懷大志,心懷祖國的一個愛國詩人,在四川居住了幾年,創作了幾百首詩詞。王德水是愛國畫家,旅居日本30年毅然回到故土報效祖國,這體現出一種文化基因的傳承。我認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以,我下定決心,邀請河南汝州汝帖傳承人,歷時三年時間,全部手工打造的這座碑林園。詩詞、書法、繪畫、雕刻,所有這些東西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建這樣一座碑林,希望為我家鄉的學子提供一個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基地。弘揚傳統文化、反哺故鄉親人也是我的責任。
據了解,杜甫碑林園占地百余畝。該園依山就勢建有園林、亭閣、回廊等。青石板鋪路,小青瓦卷欄,天然石塊砌墻,小橋流水,湖水泛波,曲經通幽,在返樸歸真的氛圍里,巧妙地布局了一千塊石碑,石碑鐫刻了王德水創作的詩意畫,多種字體并舉,書法繪畫共存,生動地展示了杜甫流居四川成都草堂時原創的,流傳至今的200多首詩。
董必武研究會(籌)代表佘家國也在活動上發言,對王德水和張仕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情懷表示欽佩并對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
據悉,在10月28日的威遠縣首屆“詩圣珍跡”詩書畫文化交流活動中,威遠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功會表示,通過文化交流活動這一平臺,就是希望以文會友,書畫傳情,相互切磋交流,增進彼此友誼,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擦亮威遠“文化名片”,為推動威遠文化繁榮發展、建設文化強縣作出新的貢獻。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