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高志華,1949年生,遼寧蓋州市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四屆水彩畫藝委會委員,全國美展評委,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專業職務二級崗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遼寧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大連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曾榮獲大連市政府文藝最高獎——“金蘋果”獎,遼寧省“德藝雙馨”文藝家 稱號。幾十年來,堅持在東西方藝術之間探尋自己獨特的表現語言,涉足國畫、油畫、年畫各畫種創作,近二十年主攻水彩、粉畫,成為國內外頗具影響力的 畫家。諸畫種創作成果豐碩,均有上乘之作入選國展。作品數十幅先后入選七至十一屆全國美展,四至九屆、十二屆全國水彩、粉畫展,國際奧林匹克美術大展等國內外重大展覽。作品十余次榮獲全國大展、畫種學術展等金、銀、銅、優秀獎。國內眾多報刊媒體多次推介畫家及作品。十多幅作品被選載編入《中 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百年水彩畫集》《中國水彩史》等中國美術史冊。多幅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等收藏機構、國內外元首、政要及收藏家收藏。長期從事美術組織工作,近二十余年主持大連市美協工作。使全市美術創作群峰崛起,厚積薄發,活躍在中外美術舞臺。確立美術重點發展戰略,率大連市水彩、粉畫家深入研究,堅持探索使大連市水彩、粉畫創作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獲水極、粉畫之鄉美譽。策劃舉辦數次國內重大美術展事,是全國勇于擔當,有影響的美術組織者和活動家。
《有雕樓的川西人家》110×79cm 水彩 2019年 四川
勤耕博采敢于跨界的探索者
——我看高志華的藝術之路
1979年春,在丹東大孤山舉辦遼寧省群文美術組長學習班,為期一個月風景寫生。我應邀帶班。這個班非同小可,學員中不乏精英,其中有不少魯美高材生。他們中不少成為全省美術創作骨干,高志華便是其中之一。
勤奮好學刻苦是我對他的最初印象。我們每天早起晚睡。他每天總隨我其后,善于思考善于提岀問題。白天我們一起寫生,晚上講課評畫。他當年帶的仿蘇式畫箱很出眼。他畫得多,時間利用得最好,所以進步很快。
《黃山秋居圖》54×78cm 水彩 2019年 黃山
那年秋天,我們相約去蓋州赤山寫生,他率文化館美術組全體陪我進山,這次我收獲很大。我的不少岀版作品都岀自蓋州。他們美術組給我的印象很深,團結、上進、富有朝氣。他們晚上時常拿我的畫臨摹,那種對藝術的虔誠實在讓人感動。
第二年春天我們約好到熊岳畫梨花,我為畫人民大會堂創作《鞍鋼的早晨》收集素材。他調集了二十多位蓋州學子一起參入。幾天的寫生感受到這里的美術氛圍,后來不少人都成為魯美的學生。結束梨花寫生他邀我去蓋州給他的弟子做講座,沒想到有近百人聽課。我看到了他對藝術的真誠與擔當,看到他的組織帶動能力。我去他家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做客,見到他的愛人和女兒,看他們生活的境遇和艱難,我有了更多的感慨。高志華能一直堅持畫畫真的太不容易!他的愛人更不容易!她的支持和付岀真是太偉大了!
《風動鸛山》56×76cm 水彩 2019年 浙江富陽
他常常因為沒進美院深感遺憾。但我以為,他只不過因為特殊年代,沒有取得正規文憑而已,在我們眼里他是我們最優秀的學生。我一直在關注他的成長和進步。
1981年,他的油畫《金色的夢》在省展上出現,一種嶄新的面貌,我看得岀這是赤山寫生的收獲。這在大家都沉迷于寫實繪畫,追崇伊維爾技法的當年,他已經在探索的路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作品打破真實空間的描繪,對藝術節奏感的表現有刻意的追求,具有裝飾構成意味,抒情感人富有詩意和浪漫。這種大膽嘗試我感到了一個年輕人的聰慧活力。
《漈下盛秋》56×76cm 水彩 2017年 福建
遼寧小幅油畫展,在中國油畫發展進程中有著重要的影響,他的《酸辣香甜》在展覽中以一種別致的視覺傳達方式引起廣泛關注。全國六家報刊雜志選載,這在當年是最高的褒獎。作品把朝鮮族的生活濃縮成極具感染力的畫面,立意生刻,表現獨到,具有超前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油畫的色彩語言的感染力,語言單純,精練,反映出一個年輕畫家勤于思考善于開拓的藝術氣質。
《有菜地的贛北風景》56×76cm 水彩 2008年 江西
之后一個時期,他的油畫作品比較少見,多畫種的試驗性作品卻常常讓你耳目一新。他的藝術探索岀現多元格局。好像對什么都感興趣,什么題材、體材、形式、工具、材料、風格、樣式、觀念都敢大膽嘗試。在他那幾乎什么都可以畫畫,而畫岀來就另一番天地。他用工筆重彩成功完成了難度極大的年畫《百子歡樂圖》;用擦筆水彩成功的完成了年畫《幸福曲》《幸福賽》。用水墨繪制了《唱晚》、《馨》等一大批國畫作品;他創作有版畫《同路》;有炳烯顏料制作的《綠的萌動》《聽雨》;近十幾年又看到他大量的水彩作品。人物《黑土故事》《黑土歡歌》;花卉系列《曉露》《情愫》;風景系列《雪域人家》《細雨中的教堂》;抽象表現作品《今宵》。這幾年又看到他一批關注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粉畫作品。如《收牛毛的季節》《和風》《飄浮的云》等。他自嘲是“雜家”,也正是這種勤于思考的大膽涉獵,不斷嘗試的“雜家”力量,不拒一格,無拘無束的放縱狀態,在尋規破矩中實現了他從早期的寫實再現,一步步地向意象表現的轉換過程。在廣涉博采中,在研究中外大師的成功經驗中,拆掉了中西方文化觀念界定的籬笆,找到了中西繪畫觀念互存、互融、相依存的理由。他打破了中國畫與西洋畫的界限,打破畫布、宣紙、水彩紙的限定,打破透明、半透明、礦物質、色粉、炳烯甚至油畫顏料的限制,在不斷試驗中豐富積累經驗,形成與眾不同獨具個性的語境特征,成為藝術發展的探索者,敢于跨界的成功者。
《有棕櫚樹的農家》56×76cm 水彩 2019年 貴州
從我認識他開始,他一直對深入生活,風景寫生報有極大興趣,達到如癡如瘋的程度,至今依然如此。他藝術的不斷進歩,一步步走向成功,靠的就是不斷深入生活、寫生積蓄的滋養,獲取一次次創作的沖動,一個個勤耕善變的自信,一件件成功的暴發力。去年他來到我的工作室,拿來了他準備出版的《在風景中行走》畫冊的書稿,我給他提岀很好的建議,看到了他近幾年在俄羅斯、瑞士、西藏、四川、云貴江浙、江西等地的油畫、水彩、粉畫寫生。他一直保持把深入生活實地采風,面對大自然寫生,學習中外美術的成功經驗做為他繼續前行的必修功課。難怪他的作品一直保持鮮活的沖動狀態。視角敏銳,感受深刻,豪情奔放沖滿青春活力。這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結果,是他幾十年的修練和體悟的結晶。
《細雨中的宗民祠堂》56×76cm 水彩 2008年 江西
他早期作品帶有濃郁的鄉情,這是對鄉土的深情眷戀,中期作品極具試驗性,是對中西繪畫之間尋求融合大膽跨界的探索,如今他的關注點擴展的更寬更廣,運用自己獨特的語言敘述對生活,對生命意義的所感所思。他的作品有風格,有內涵,有深度。是一種融合后的東方品格。
他在藝術探索中是一個永不滿足的人,盡管他的生活際遇、藝術路徑經歷過坎坷和逆境的考驗,經歷過壓力的捶煉,繁雜瑣事的干擾,但他卻依然能坦然面對,從容應變,始終顯露岀一種豁達、向上、積極的人生態度。他成不招搖,敗不氣餒,誠實做人,不安分作畫。他信奉吃虧是福的人生道理和舍得舍得的家訓。在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同時,實現水漲船高的自我目標。他敢于擔當,以無私的奉獻精神,團結帶動著身邊人一路前行。
《貢嗄冰川》56×76cm 水彩 2014年 四川
高志華的藝術之路驗證了“天道酬勤”的道理,期待他在勤耕繁思、廣聚博采的探索路上有更豐厚的收獲!
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油畫學會副會長、魯迅美術學院名譽院長 宋惠民
2015年8月于沈陽
《有飲煙的贛北農家》56×76cm 水彩 2008年 江西
《細雨中的石城古居》56×76cm 水彩 2008年 江西
《遠眺拱日峰》76×56cm 水彩 2019年 齊云山
《徽州晚晴》76×56cm 水彩 2019年 黃山
《齊云山月華街》76×56cm 水彩 2019年 安徽
《漈頭夕照》76×56cm 水彩 2017年 福建
《有宋代古井的老宅》76×56cm 水彩 2008年 江西
《有路標的秋色》76×56cm 水彩 2013年 四川
《有陽光的漈下風景》76×56cm 水彩 2017年 福建
《陽光照漁梁》76×56cm 水彩 2019年 安徽
《弗拉基米爾晚晴》76×56cm 水彩 2012年 俄羅斯
2019年,溯江觀山中外水彩名家寫生之旅在黃公望故居前合影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