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簡介】
韋賓(1971-),本名韋兵。陜西咸陽人。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央美術學院1998級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首屆博士后。曾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博士生《中國畫論》任課教授。學術研究以考據與疑古為主要特色。著有《漢魏六朝畫論十講》《六朝畫論箋注》《唐朝畫論考釋》《宋元畫學研究》《中國畫學文獻史略》,輯《明清別集畫學文獻類聚》等。在學術研究之余,從事山水畫創作,近年致力于寫意山水的色彩探索。
《右丞詩意》 68×136cm
見山閣畫語(一)
一 論創造
1.看畫論千篇,莫若讀《壇經》一遍。
2. 真正的創新往往經歷無數失敗,有人因而放棄,有人愈挫愈勇,百折不撓。
3.述而不作,非畫所先。其實任何正當的事業,都是以吃別人的殘羹冷炙為恥的。
4.畫畫,還是要有“固執己見,一意孤行”的精神。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沒有出息。
5.畫水墨容易,做色彩實驗很難。我向來知難而上。
6.問:韋老師,您的畫怎么沒有傳統呢?
答:宗炳之前的傳統是什么?李成之前的傳統是什么?董巨之前的傳統是什么?米氏之前的傳統是什么?黃賓虹之前的傳統是什么?林風眠之前的傳統是什么?李可染之前的傳統是什么?
《華陽寫生》 68×136cm
二 論筆墨
1.問:韋老師,您是怎么理解筆墨的?
答:不知畫禪,即不知筆墨。
2.今人言筆墨,但以形跡解之,不出宋人窠臼。余謂無書寫即無筆,無韻味即無墨。
3.董香光云:以蹊徑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不如畫。又曰:至洞庭,每將暮,見長天云物,怪怪奇奇,覺所攜米卷為剩物矣。以是可知,筆墨之精妙,又不若造境之奇怪矣。如此秋色,醉人心脾,言筆墨者,豈能仿佛一二?(《觀秋景照片》)
《霜葉紅于二月花》248×129㎝
三 論色彩
1.畫道之中,山水為最,寫意山水,色彩惟難。百年以來,色彩探索,惟林風眠略有成績,仍不免風景之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寫意山水的色彩需要突破,但這種突破絕非重彩青綠山水的改良。重彩青綠來自工筆傳統,而我們要做的,則是從水墨寫意演化出的色彩寫意。百年以來,無數山水畫家尋求這種突破,只有林風眠,無意中創成的重彩風景,給我了極大啟示。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寫意山水將來的方向,必然要走色彩突破,但不是吳冠中那樣的。這不僅是觀念上的突破,也是材料上的突破,二者都很重要。
4.很長一段時間,我對林風眠有看法,認為他不中不西,既無西畫寫實之長,亦無國畫筆墨之長。直到2007年夏,我隨郎先生看南北兩地畫院展,其時在中國美術館二樓,西庭有齊白石,東庭有林風眠,相較之下,林畫色彩之濃烈,意境之孤迥,給我觸動很大,所謂“技法”“流派”“傳統”“中西”諸觀念,此時皆成多余之物。
《秋思》 68×136cm
四 論傳統
1.《畫云臺山記》所構思的,首先是大型壁畫,其次它有塊面、光影、色彩這些今天看起來不可思議的元素。一些美術史家試圖將此文所構思的畫出來,目前來看,只有傅抱石所畫最為允愜,但上述三種元素,也沒有體現出來。
2.中國畫的傳統,主流從來不是水墨,而是色彩。研究中國畫史二十多年,這個判斷不能說沒有依據。
3.問:韋老師,您的畫為什么不像常見的中國畫?
答:我沒說它是“中國畫”。在二十世紀以前,我也只見過“丹青”“畫繢”“繪事”“水墨”“六法”之類的說法,沒見過“中國畫”個詞。“四王”不知“中國畫”,石濤不知“中國畫”,董香光不知“中國畫”,由此上溯,明元宋之四家,乃至荊關董巨,吳道子王維,六朝諸家,均不知“中國畫”為何物。奈何百年以來,侈談“中國畫”,若“中國畫” 即二十世紀之傳統,以此與西畫而有所區分,則我寧可以古人為師。
4.故宮展出的古畫是好東西,但畫家不宜多看,否則把眼看壞了!據說白石從來不進故宮看畫,這是有道理的。
《秋山霜霽》 68×136cm
五 論美術史
1.問:韋老師,您是搞美術史的,為什么也畫畫?
答:黃賓虹、傅抱石也是搞美術史的。陳師曾、潘天壽寫過美術史。搞美術史為什么不能畫畫?
2.問:韋老師,歐美的美術史家大多不畫畫啊……
答:也許那邊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一些 。
3.問:韋老師,您是搞美術史的,哪有時間畫畫?
答:我的生活很單調,做研究是工作,畫畫是興趣。
4.問:韋老師,你的畫很怪,和別人都不一樣,有什么師承嗎?
答:黃賓虹是我的引路人,林風眠是我的精神導師,畫論研究是我黑夜中孤行的路燈。
5.問:您怎么看畫論研究?
答:一須深入了解繪畫實踐,二須能讀懂古典文獻,三須有邏輯思辨能力。
6.圖像學一旦介入山水畫,就束手無策。山水畫是中國美術史最重要的內容,迄今為止,我沒見過一篇成功的山水畫的圖像學的研究。美術史應該和考古拉開距離,圖像學不是美術史,美術史應擺脫圖像依賴癥。
7.一個尿盆,放在廁所叫馬桶,放在美術館叫藝術;一堆廢品,放在路邊叫垃圾,放在美術館叫藝術。皇帝的新裝是看不見的,但卻處處存在。從不看書的人要創造人類精神的高度,鬼都不相信。什么叫意欲高而未嘗不卑?當代畫壇也許就是最好的案例。
《山中一夜雨》 68×136cm
六 雜論
1.上帝賦予我們直覺,我們卻要用理性戰勝它。
2.問:韋老師,你的畫為什么很少有人物?
答:古裝太假,今世太俗。
3.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虛傳!可染先生之畫,亦不能盡奪其神。
4.畫雖小道,亦非易事。在畫界,有人一輩子就靠一張畫,這樣的名家,恐怕還不是個別情況。
5.印象派乎?中國畫乎?為己之畫而已矣 !
2016年10月25日整理
2019年1月26日重新編輯
《煙光凝而暮山紫》 68×136cm
《云林詩意》248×129㎝
《神農架紀游》 68×68cm
寫生作品一 68×68cm
寫生作品二 68×68cm
《小景》 50×50cm
《春山圖》 57×234cm
《夏山圖》 57×234cm
《右丞詩意》 57×234cm
《終南人家》 57×234cm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