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雕從博大精深的佛文化中領悟精美的塑像藝術,將佛教思想融入作品,縮大千世界于方寸之中,在2020年工美杯中,讓人過目不忘,回味無窮。
作品選用精品秋梨皮和田玉籽玉制作而成,秋梨皮是籽玉中的佼佼者,稀有而名貴。高冷美貌的秋梨皮原皮獨籽,玉質宛若熟脂油膏,一見傾心,過目難忘。老話說:重皮無好肉,此款作品身覆滿皮,金黃淡雅,而肉質結構細密,油性深濃,整體獨籽天然形狀渾然一體,又有山水間酣暢自如之感。觀之仿若置身在山川空蒙,水光瀲滟中,秋梨皮的低調內斂仿佛山川水光覓得歲月清歡。人間至味是清歡,因此設計了御龍觀音這個題材。
相傳南海一代有一得道獒龍興風作浪,百姓不堪其擾,哀鴻遍野。后此獒龍受觀音菩薩感化,愿化為觀音坐騎,隨行護法,便有了御龍觀音的傳說。作品結合神話故事,利用秋梨皮色,巧妙設計出一尾金龍,盤踞觀音身側,龍口微張、神態威猛,造型氣宇軒昂,威嚴肅穆。金龍由通體皮色俏雕而成,色澤典雅,層次分明,對比強烈,不但有色澤的區別,而且內外也有皮色與肉質的異同。加之虛實結合的雕刻技法,使得金龍立體生動,而作品正反兩面渾然一體。作品展示了觀音菩薩延頸秀項,云髻峨峨,修眉聯娟,明眸善睞的藝術造型,左手手持摩尼寶珠,右手施觸地印,手印與佛典故事及身后神龍遙相呼應。
自作品左側看起,觀音引領神龍,蓄勢待發,翱翔天際感油然而生,這是佛典中修行的:“追”字體現,為初修行之人的內心獨白。正觀作品時,觀音端坐龍身,卻又周正無比,也正是開悟之人,大徹大悟為“禪”的表達。最后細觀作品右側,通過龍抓側望之,神似一自在天地的逍遙觀音,清朗灑脫,呼應佛典中,身心自在為“悟”的觀點。從追到禪再達到悟的狀態在作品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因此,少欲無為,人間至味是清歡。
作品小中見大,方寸間天地遼闊無垠,構圖簡靜,卻勾畫出修行之路的意境清遠。觀之一動一靜,亦虛亦實,遠離塵囂,悠然寂靜。
一塊好玉吸引眼球的時間比其他飾品的要長久
真的是美得讓人心動
滴露透彩光,時遇高潔緣
君子愛玉,希望在玉身上尋到天然之靈氣。
玉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