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數月的抗疫攻堅戰,絕大多數國家的疫情防控工作成效顯著。進入五月之后,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逐步開始復蘇。
正如俄羅斯莫扎伊斯科青少年管樂團指揮阿喬姆·魯帕諾夫(Artem Lupanov)所說的"當茉莉花開的時候,一切都會好起來。"這是他在參加由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發起的"心手相連 世界有我"中外青少年云互動公益活動同奏一首曲——《茉莉花》時,對世界抗疫的美好祝愿。
這首由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合奏版的《茉莉花》,是來自中國、捷克、俄羅斯、愛沙尼亞、意大利、印度尼西亞等國青少年通過居家演奏錄制的方式、合力完成的音樂作品。
疫情之下,隔離不隔愛,為了讓孩子們通過網絡傳遞祝福和關愛,展示文化和生活,相互鼓勵加油,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發起了"心手相連 世界有我"中外青少年云互動公益活動。本次活動分為同畫一幅畫、同唱一首歌、同奏一首曲三個展示環節。其中同奏一首曲選擇的是極具中國特色的曲目《茉莉花》。
"同奏一首曲"得到了來自意大利職業演奏家的關注、助力和傾情演奏。意大利薩克斯風演奏家Mimmo Malandra在得知此項互動活動后,便積極地參與其中。原本的"茉莉花"曲譜并沒有薩克斯的演奏聲部,Mimmo Malandra為支持和參與此活動在原曲譜基礎上譜寫了高音薩克斯聲部的曲譜,在發送給主辦方的同時,也提交了自己的演奏視頻。
意大利薩克斯職業演奏家Mimmo Malandra
Mimmo Malandra認為本次公益活動意義非凡,很榮幸能參與其中,他說:"音樂是美妙的事物,能將人的心靈連接在一起。我相信在音樂中人類能夠得到救贖。一個來自意大利的大大的擁抱給所有人,非常感謝!"
曾受邀參加2019年宋慶齡國際青少年交流營的老朋友,捷克提卡里長笛樂團的藝術總監安德莉亞·羅斯科娃向主辦方表示,收到活動邀請時,捷克國內的疫情并不樂觀,醫療物資十分緊缺,團方所在的音樂學院師生們都力所能及地在家縫制口罩送往附近的醫院。對于這次活動,安德莉亞·羅斯科娃說:"即便大家很忙碌,但她希望樂團的孩子盡可能都參與其中"。捷克提卡里長笛樂團組織了17名青少年團員錄制了《茉莉花》的演奏視頻及祝福。
(左)Natalie Heikenwalder;(右)Sarlota Kucakova
捷克提卡里長笛樂團的團員Sarlota Kucakova(14歲)說:"這次我們演奏的是一首中國歌曲,希望你們能喜歡。現在(新冠疫情)情況已經得到控制,大家要堅強并保持樂觀,讓我們一起加油!"同團成員Natalie Heikenwalder(17歲)同樣發來祝福:"我想說的是,雖然我們現在不能相聚,但是音樂會永遠連接你我。"
俄羅斯莫扎伊斯科青少年管樂團
來自俄羅斯莫扎伊斯科青少年管樂團指揮Artem Lupanov在看到云互動作品征集通知后,便積極地進行準備。為了能讓自己樂團的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他根據管樂團的配器進行了曲譜改編和演奏。Artem Lupanov表示,在俄羅斯,因為疫情原因,樂團取消了集體日常排練。雖然這首《茉莉花》他和他的團員們并不陌生,但為了參與這次活動,更好地呈現演奏視頻,指揮Artem Lupanov不遺余力地在線指導團員排練,并親自參與作品后期的合成制作。同時,Artem Lupanov也送來了他的祝福,他說:"我們堅信,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俄羅斯,當茉莉花開的時候,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左)安德里亞·安吉麗卡·哈德蘇迪羅
(右)伊麗莎白·安德里亞·尤素
"始終滿懷希望,希望大家盡可能留在家里,以此來支持當地醫務人員的工作。"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安德里亞·安吉麗卡·哈德蘇迪羅(16歲)通過活動向受疫情影響的各國青少年朋友送來她的關愛。在"同奏一首曲"中,哈德蘇迪羅作為大提琴聲部參與《茉莉花》的演奏。
同樣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青少年小提琴演奏者伊麗莎白·安德里亞·尤素(16歲)說:"我祝愿所有抗疫的醫務人員一切安好,祈禱病人康復、逝者安息,并希望其他隔離在家里的人安全健康。"
歷時近2個月的"心手相連 世界有我"中外青少年云互動公益活動圓滿收官。希望通過參與此次活動,各國青少年在云端相互交流,感受彼此溫暖的同時,不忘疫情期間奮戰在一線的抗疫戰士們,是她(他)們用生命為我們筑起了一道安全的防護線。回顧過去我們銘記于心,展望未來我們滿懷信心!待一切回歸正軌,與你相約"2020宋慶齡國際青少年交流營"!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