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呂金光,山東臨沂人,四川大學博士。現為四川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四川省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多次擔任全國書法篆刻大展評委。
曾榮獲中國書法最高獎4次蘭亭獎
第二屆蘭亭獎藝術獎三等獎,
第四屆蘭亭獎藝術獎三等獎,
第三屆蘭亭獎理論獎三等獎,
第三屆蘭亭獎藝術獎提名獎,
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三等獎,
第二屆全國草書藝術大展一等獎,
獲四川省政府第六屆巴蜀文藝獎一等獎,
第八屆巴蜀文藝獎特殊榮譽獎。
理論成果:
學術理論榮獲中國書法理論最高獎第三屆蘭亭獎理論獎三等獎。
權威期刊A刊發表2篇,B刊發表3篇。
被csscl檢索期刊29篇,普通刊物18篇。
2004年學術論文入選全國第六屆書學理論討論會。(中國書協主辦)
2O10年學術論文入選全國第八屆書學理論研討會。(中國書協主辦)
2006年學術論文入選 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覽論壇。(中國書協主辦)
2009年學術論文在“當代書法三十年"論壇獲獎。(中國書協主辦)
擬出版專著《晚明書風與尊碑意識研究》。
個性出自想象力
文/胡抗美
呂金光的書法作品很有個性,在幾萬件作品中,一眼看去就知道哪件作品是他的。個性是天然的知識產權,不需要注冊,別人是搶不走的。金光的藝術個性是用他自己極為認真的態度鑄造的,也是他自己用極為認真的態度始終捍衛的。當今這股認真勁太少了。一些人不僅對自己賴以生存的書法藝術缺乏最起碼的責任感和敬畏之心,而且對別人的責任感與敬畏心不屑一顧,主張對書法藝術的態度不要太認真。在書法問題上,這些人們都在模棱兩可中擺弄平衡,拿書法的地位與名譽作為饋贈品,從而為自己增添書法光環鋪路架橋。為什么有些人的作品品質不高?最根本的就是審美觀、價值觀上出了毛病。
書法的經典碑帖,是古代書法大師創作的結晶,這些,對于后人來說,它已由主觀意志質變為客觀存在。《蘭亭序》是一種視覺藝術的客觀存在,也是王羲之的理念反映。書法家在進行創作時,《蘭亭序》本身的客觀存在以及王羲之的理念反映,都將不被保留,按照黑格爾的說法,是:“感性的客觀的因素在美里并不保留它的獨立自在性,而是要把它的存在的直接性取消掉。”或者說,創作前那些碑帖類客觀存在是拿來為創作而用的,創作后產生的存在才是書法家創作的美的存在。
因此,碑帖是我們的研究對象、學習對象,而不是書法家所要表現的對象。對此,金光有他自己的認識。金光的書法取法于倪元璐,他便對倪元璐進行認真地解剖,解剖中既著眼于大的構架,更注重細微末節,甚至末稍神經。說金光對倪元璐是認真的,還遠不止如此,他在解剖倪元璐的同時,還認真地解剖那個時代——解剖傳統。但當他要離開倪元璐表現自我的時候,被他解剖過的東西,在他那里只是一種方法、一種啟示、一種精神。創作中,他不是沿著倪元璐的路重復地走下去,而是在傳統的框架下、在倪元璐的框架下,認真尋覓倪元璐沒有走過的路,并把這沒有走過的路作為自己藝術追求的方向。
在王鐸熱、米芾熱的熱潮中,金光選擇倪元璐,這就是個性。個性總是在常人所不在意的普通的事物中發現事物的內涵,在一哄而起中能夠冷靜思考,捕捉與生命相通的那種通感。個性來自于想象力,沒有想象力就沒有個性。培根說過:“想象可以任意將自然界所分開的東西結合起來,把自然界所結合的東西分開,就這樣制造了事物的不合法的結合與分離。”想象力是創造的動力,也是對舊有秩序、已有經驗的假設否定。具有想象能力的人,面對已經形成的秩序和已被認可的經驗,總是想入非非,持有逆反心理。從金光的作品看,如果說形態尚有幾分倪元璐影子的話,那么,其內涵早已是主體理念、思維的重新編排組合。書法的表現對象是精神。把點畫、結體與章法組合成精神,這才是創作。點畫、結體和章法的組合過程,絕不是不同記憶的拼湊,而是想象力的藝術組合。具體到書法創作,書法元素的組合,應當是一個新的有機的整體,元素和整體都是想象力的產物。任何元素和整體,都不是門派、風格、經驗的化身,而應是書法主體的“不合法的結合與分離。”
金光的書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很高興。但是,正如上面所述,碑帖是書法藝術的研究對象,那么已經取得的成績也一樣,它只是研究對象,不能去重復它,尤其自己不能重復!金光需要新的想象力,需要保持那股認真勁,去尋找自己尚未走過的路。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