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1960年3月生,紹興人。曾任職紹興書法研究所所長、紹興書畫院副院長,紹興市文聯副秘書長。紹興市政協委員。紹興市非物遺產書法代表性繼承人。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紹興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紹興文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清代劉熙載說“字如其人”。人與字,如魚水相融,見字如見人。書道之美,不僅在于筆墨和造型之中,更是書寫者志向的外化、心境的表達。在王志剛的筆下,字里行間充盈著淡然、靜雅、靜穆之氣。這不凡的氣度,來自他成長的經歷,他對書法的理解,以及他的處世情懷。無論是初見,還是熟識,都覺得他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那一份誠懇與隨和,讓身邊的好友都親切地稱呼他“剛老”。
王志剛自幼癡迷書法,回憶小時候與書法的故事,他總是感慨萬千。那時缺墨少紙,他就用磨平的大方磚做紙,用天井里的雨水為墨,沒有任何困難能阻擋他練習書法,正是因為這一段經歷,也讓他的性格里多了一分韌勁與堅定,對于書法的這份熱愛也根植于內心深處。上世紀80年代,他潛心于讀碑臨帖,樂此不疲,遠追晉唐法度,取法鐘繇、“二王”、虞世南之筆意,又吸納了徐文長之妙曼、黃道周之遒媚,在書法上致力精研,博采眾長,逐漸形成了結體平和自然、疏雅健秀,筆勢委婉含蓄、涵蘊恬淡的“剛老書風”。
王志剛是一位勤勉的追夢人。他曾在機床廠工作,盡管與冰冷的機器為伍,但他的內心始終有一團火熱,那就是書法,陪伴著他的每一個清晨與日暮,為他的生活增色加彩。幸運的是,王志剛與同廠當會計的紹興“十老書畫家”之一駱流善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駱流善先生以草書見長,其作品渾健流美,清勁可觀,對王志剛的為人和書風影響很大。后來,王志剛因工作調動來到了書研所,仿佛魚兒重歸大海,王志剛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凈土,他苦心孤詣、物我兩忘地在此耕耘。正所謂高山起于微塵,三十多年來,他涵泳墨海,以獨特的文化視角和藝術情懷,養精蓄銳在書齋,筆走龍蛇于宣紙,已主導編撰出版了《紹興書法研究》的明代卷和清代卷,業界好評如潮。
如今,提起“剛老”,紹興書畫圈幾乎無人不知,一方面作為紹興市書協前輩和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他躬耕墨田數十載,在書法上的成就具有一種象征和示范性的意義,另一方面作為紹興市書協前輩,他多年來對青年才俊提攜有加,已是桃李滿天下。盡管成就斐然,但作為土生土長的紹興人,他自覺有一種使命,要將書法藝術與紹興民俗相融合,推廣紹興文化。于是,他在書法創作時,注重融入民俗元素,“嘉福久遠”“汲取門前鑒湖水,釀得紹酒萬里香”……這些寓意著吉祥的祝福語以及反映紹興風情的名句躍然紙上,他還從紹興歷代詩人的詩作中找尋記憶深處最值得回味的場景,比如陸游詩:“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隱隱一徑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通過舉辦一些展覽,讓紹興文化在縷縷墨香中不斷傳遞,讓更多的人認識紹興,走進紹興。
王志剛對書法愛得深沉,他將自己多年潛心研究的獨特感悟滲透并凝練于筆端,他的作品鉛華落盡、靈性畢現,給人一種意境邈遠、氣象豐盈的感受,那濃厚的書卷氣息和郁郁古風,彰顯出了文質彬彬的君子風度和儒雅清剛的文人氣質,正如宋代晁補之所說:“學書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傳,而妙必胸中之所獨得。”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