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文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白天要在抗擊疫情一線進行現場采訪,到了深夜還要創作電影《中國的記者》文學劇本,每天連續工作10幾個小時,這一切都源于對弘揚家鄉紅色文化的摯著……
走進李興文的辦公室,就看見他的書桌上擺放著一套四十集電視劇《少共英雄路》的文學劇本,書上一行“謹以此劇獻給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鮮紅的大字,特別醒目,墻上掛著的一幅幅宣傳紅色文化的照片,仿佛訴說著那一個個革命戰爭年代激情燃燒的紅色故事,昭示著我們去追尋革命先輩的歷史足跡.....
李興文說,自己三十多年前曾在寧都電視臺從事新聞工作,經他采寫的寧都新聞報道在江西衛視就播放了100多條。也正是這段工作經歷,讓自己近距離地了解了家鄉的紅色文化,也掌握了第一手原始的資料,也是從那時起就有了此生此志不渝弘揚家鄉紅色文化的想法,不能讓這段歷史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中。
多年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一段段感人的紅色故事,一直縈繞在自己的心頭.....
1998年,李興文調入中國改革報社工作,連續13年參加全國兩會新聞報道,專訪并見報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高層領導達500多名……這種特殊的新聞人脈資源,對他新聞與藝術人生事業的成功,提供了源源動力,也給了他回報桑梓的契機。
從2009年開始,他先后走訪了20多個縣,實地追蹤采訪。同時,查閱了大量珍貴歷史文獻,拜訪了數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及紅軍后代,考察了多處革命圣地和著名戰爭遺址,掌握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并撰寫發表了《追憶中國少共國際師》一文,李興文瀝血以誓、傾心傾力促成的這項青少年紅色革命精神的傳播工作,得到了中央有關領導、影視專家和社會各界千千萬萬人士的支持和肯定。后經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及國家有關部門審核通過并得以拍攝成冠名《少共國際師》的幾部大型革命歷史題材、紅色青春偶像勵志電視連續劇、電影、新聞紀錄片。
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在拍攝創作影視作品《少共國際師》時,李興文從編劇、導演、攝影、后期制作剪輯等方面都傾盡心血,事事躬親。他創意設計電視劇、電影《少共國際師》海報圖案,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基因,特別創意建設“中國(江西)紅軍影視城少共國際師基地”等。
飲水思源報桑梓,在2019年美中國際電影節上,終于獲得了圓滿,其精選記者生涯中所采寫的百篇攝影和文字作品“李興文新聞與藝術”榮獲“胸懷世界最佳創作藝術” 金獎、31集電視連續劇《少共國際師》獲得“最佳紅色電視片獎”、電視劇《汪山土庫》榮獲“最佳電視片創作藝術獎”。
據悉,李興文下一階段,將全力投入創作拍攝電影《中國的記者》和四十集電視劇《少共英雄路》……進一步完善大型電視劇《汪山土庫》內外拍攝工作,加大對紅色資源的大力挖掘、投資、建設,讓江西紅色文化品牌影響力日益凸顯。
“繼往開來再出發,家鄉寧都縣作為革命老區,紅色,已融入這方熱土,化作精神富礦,積蓄磅礴的發展動力。時代,將賦予自己重任,激發紅色熱土,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李興文說,“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江西人,我有理由有必要把這段紅色歷史弘揚好,讓人們更珍惜當下,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干好每一天……”(馮正經)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