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隱廬主徐戎藝術隨筆之八:
無聲的書寫是“只手音聲”
徐 戎
以前,或小時候,總覺得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者,對其有種說不岀的羨慕。
長大后走向社會,才知道那些滔滔不絕者大多是重復的廢話,也就只聽一半。
經歷了風風雨雨,走遍了山河故土,到了我這個年齡,才知曉沉默是金,無論別人怎么對我,可以一句話不說不辯不爭。沉默寡言才是好,一圖只字片言已足。該是你的會來,不是你的,萬言不求!止語,可返回內心,又消了多少造口業(yè)!
一世恩仇哀怨,一笑了之。魯迅先生說,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何等地慈悲智慧!
著書也并非是越厚越好,展覽亦不是愈多愈佳。有人自詡著作等身,可是連一個書名都記不得,有人僅薄薄一著,卻可留傳千年。
這個世界不乏愿意獻身于行動的人,任何對象都有能帶來覺醒;但是它若只是某種訴諸理性思維的產物,只以數(shù)量論,就不太可能產生什么結果。
惜墨如金,只字如晤。每天都帶著覺知的心過簡樸的生活。一行禪師說,如果你保持正念,便擁有一切:你就是一切!
日本臨濟宗白隱禪師被譽為“五百年間出的大德”,禪風峻烈。他不以地位身份來說禪,他的禪是民眾化的禪。
“逍遙龍澤最峰頂,今曉特張舊厚顏;八十老僧正逢歲,生僧只手音聲關”。
白隱禪師所創(chuàng)的公案,叫“只手音聲”,又作“只手之聲”:兩掌相拍,自然發(fā)聲,為感官上的耳朵所能聽聞;如果只舉起一只手,無聲無響,若非跳脫感官層次,以“心耳”來感悟,不可得聞其中的意涵。
白隱禪師以之引導參禪者遠離感官上的見聞覺知,不以思量分別而影響心靈純凈的感知,直入無分別的心境。
直悟我們的書寫,竟是“只手音聲”!書寫無聲,遠離感官上的耳朵所能聽聞,以“心耳”來深切地感悟,摒棄感官上的外緣,以內心驅使“只手”書畫心趣,一墨一筆中即有萬千世界。
讓你的心專注于當下的每一刻!凝視自己的手筆,深刻融入無始無終的奇妙實相,其實全部取決于我們的覺悟和正念:看清楚自己生前與死后的千萬世代,實際上書寫的都是自己而已。
看不伶俐,大智若愚。你只顧傻傻的寫“只手音聲”!
人生的書寫究竟是一種幻影、一場夢,還是一個奇妙的實相?
這漢透沒透過去,你我各人生死個人了。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參!
徐戎于2020年1月16日
附:徐 戎 簡 介:
徐戎,號靜隱廬主,禪者,法名宗戎。著名藝術家,書畫評論家、鑒藏家,人文學者。浙江大學文傳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20歲時皈依一代高僧、不倒單大師桂侖禪師,后皈依親近敏公上師。其書法作品極富禪意,格高骨清,意境高遠,真氣彌布,風格獨現(xiàn)。所作人物、山水、花鳥,自成天真,格調高古、禪意盎然。啟功、陳傳席、毛昭晰、王伯敏教授等對其都有較高的評價。自1996年始,陳傳席教授曾數(shù)次為徐戎撰寫評論文章發(fā)表,評價曰:“徐戎以意筆出之,意高而有法,漸入‘清空’一境,空靈神韻,頗具‘入禪出世’之感。貴在難得”。陳丹青先生曾對其作品評論甚高并題字贈言贈書數(shù)冊。2014年,徐戎被當前最權威的 “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為“AAC藝術中國(2014)觀察報告之藝術家”。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