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杰先生新近出版的《普及美學原理》,受到學界和讀者的多方好評。究其實質,這本書主要提出了三個有價值、有現實意義的觀點:
一,美學不同于Aesthetics(情感學),美學是關于品質的學問,是東方人傳統的藝術哲學;二,天賦本來美,美不受消費主義的限定,每個人都有美的自我尺度;三,美激發人的多重需求,而需求拉動經濟,美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動力。
尤其是第三點,在以往的藝術哲學研究中,并沒有受到重視,并沒有將文化實際有效地直指經濟活力。
需求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類最基本的自然需求,表現為食欲、性欲、求生欲、追逐欲等。這些基本欲求構成了整個社會發展的底層邏輯。品質與需求在互動發展中相行并進,人們正是由此不斷深化認知,日漸改進完善,相應地帶來社會的進步。人類社會近幾百年來突飛猛進,尤其是工業革命以降,生產力極大提高,取得的成就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社會產品極大豐富。當今,人們正進入認知升級和產品升級的時代,所有的努力提升會最終將指向實現品質化提升的結果。而這個進程,亟需人們突破自身認知的局限,打造適合當下社會發展的經濟模式。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社會日新月異,物質普遍匱乏的境況已然不存,逐步跨入一個日趨豐盈的物質時代,發生了從匱乏到規模增量的巨大轉變,而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努力,又一步跨越到了“規模增量”之后的時代,值此盛世,自然,品質提升的需求呼之欲出,這已然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方向。邱偉杰先生基于人自身發展的“本來美”的普及美學,正是通過側重于適應自我發展基礎上的品質和品位的提升,來正向激發人的自我需求的學問,他的研究和實踐,對從根本上形成經濟原動力有切實意義。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要堅定不移將文化體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斷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這可以視作供給側文化改革對文化提出的要求。文化的發展自然需要高品位、高品質,而大眾審美素養的提升將是完善文化高品位、高品質的根本途徑。正視“本來美”為基礎的自我發展,不是從外在,而是從內在的自我發展來提升美學修為,正向引導人們的生活品質,激發有廣度、深度、細度和密度的需求,這才是解決中國供給側結構性經濟改革的自主性發展源頭癥結所在。邱偉杰先生所致力的普及美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將中國美學理論推向縱深,正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知行合一”,也是重要補充和闡釋。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