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號收藏網專訪藝術家趙世雄現場
趙世雄,1962年出生,武漢市人,書畫家。進修于解放軍藝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系民革中央畫院湖北分院副院長,武漢美術家協會理事、武漢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委員、北京華族書畫院特聘副院長,吉慶書畫院院長,武漢市文聯山水畫研究會特聘畫家,“江漢八友”成員,是640米長卷“長江魂”的創作人員和240米長卷“千秋忠魂”的主創人員之一,巴山夜雨書畫院秘書長、湖北省書畫家協會理事,武漢市江岸區美術家協會副會長。

趙世雄作品
壹號收藏網:趙老師,您好!在您從藝的道路上哪些人對您的影響比較大?
趙世雄:我的初中時期大都在文革時期度過,學校管理很松,我很羨慕有一手好字好畫的人,受同學父親戴守權先生影響學習書法,那年月學習很艱苦,我父親從單位弄回許多報紙給我練習書法,幾年下來也頗有長進,為后來書畫打下了基礎。
初中時李全武老師來校代教美術,當年他雖然只有二十歲左右,卻在美術界享有盛名,武漢市最好的電影海報許多都出自他手,栩栩如生的明星形象在當時武漢影迷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后來他和徐勇民共同創作的作品《月芽兒》在第六屆全國美展上獲金獎。李全武老師來校后組織喜歡學畫的學生成立了興趣小組并親自講課,我開始接觸到素描等基本功,因此很感謝李老師的啟蒙教學。
因為有書法和美術的特長,受到領導的重視,從部隊到地方大型國企都一直從事宣傳工作。因為對藝術的熱愛,其間還在軍藝和央美進修過。

趙世雄作品
壹號收藏網:我們知道您一直從事書法和美術教學工作,對美術教育您有什么心得嗎?
趙世雄:從2001年我就開始從事美術書法教學,在長期教學中我總結了兩點。首先老師要有責任感和教學水平,讓學生有自信。作為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寄予厚望,都希望盡快有所收獲,但因學生接受教育的多樣性和接受能力的差異,往往成績不盡人意。我因人而異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學中強調示范講解,讓學員逐步提高學習興趣和藝術水平,成績提高了自然就有成就感,也樂意配合老師的教學。第二是培養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美術和書法教育有一個共同的步驟就是臨摹,我通過觀察孩子們的興趣,總結了一系列口訣,把深奧的藝術語言通俗化,鼓勵學生把臨、摹、讀、背、查、創結合起來,形成學習習慣。在十多年的教學中培訓了近千名中小學生,考取各類院校的美術生有380人。
在當前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教學優劣并存,優勢是受教人員多,影響面大,學員可以確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還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缺點是由于網上資源紛繁復雜,魚目混珠虛假夸大的教學水平不易識別而走入誤區。但是任何新事物只要有市場就可以完善,不能因為有缺陷就取消。

趙世雄作品
壹號收藏網:有人說目前中國的美育教育還遠遠不夠,對此您有什么樣的看法或者建議?
趙世雄:我認為要從觀念上改變。現在的美育只重視了審美能力和修養的培養,忽視了藝術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泱泱大國之所以能形成幾千年的燦爛文明史,中國從來就沒有停止從原始的思維到思維的實踐,由于教育機制的落后,藝術教育就像八股文一樣按套路教學,束縛了思想,再加上“功利”作祟。
我從事美術教育,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如果不對一考定終身的教育體制改革,美育教育的缺陷就不可能改變。就現階段實際操作來說,首先取消各類藝術考級,二是非藝術院校不設藝術專業。在這講個笑話:老師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家長指導,你孩子成績肯定考不上一本大學,不如曲線轉藝術生才有機會……似乎現在的藝術生都是學生中的垃圾,明知是垃圾卻偏偏用“藝術生”的名稱加以保護!

趙世雄作品
壹號收藏網:我們知道您曾參與了240米《千秋忠魂》的創作,能講講當時的情況嗎?
趙世雄:2016年,一位收藏家出資,由長江人文書畫院長劉峰組織策劃,畫家劉軍牽頭,我和王亞南(已故)、侯旺發、王志等七位畫家共同創作,從東湖有記錄的史實資料入手,糾正了“東湖無歷史底蘊”的觀點。《千秋忠魂》畫卷全長214米,還原了東湖的蛇山、沙湖、聽濤、白馬、落雁、吹笛等8大景區,再現了東湖112公里水岸線內的美景。我負責的是落雁、吹笛景區的創作,為此我曾五次下景區寫生采風,累計騎行近兩百公里。

趙世雄作品
壹號收藏網:石濤曾說“搜盡奇峰打草稿”,他認為要多寫生,多觀察,這樣才能迸發靈感,您對寫生有什么看法?
趙世雄:我很推崇他的說法,我從學靜物素描到油畫風景,再到中國山水畫,幾十年一路走來也有上千張寫生作品,我收獲最多的是開拓了視野。通過寫生可以提高我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以及造型能力,也讓作品更加貼近生活。

2010年,趙世雄給“神牛楓”畫的寫生
九年前,我帶學生到黃陂著名“古門風景區”寫生,景區內一棵850歲的楓香樹是鎮山之寶,流傳了很多故事,當地人愛稱為“神牛楓”。那棵樹雖枝葉繁茂,但樹身都干空了,已是衰敗之勢,我拿出隨身紙筆畫出它的身影。結果那天傍晚忽然起大風,“神牛楓”倒了,神奇的是我早上6:50畫的寫生,晚上倒下正好也是6:50,當地居民告訴我,這是“神楓”最后的絕唱。

趙世雄與“神牛楓”同框
此外,“師法自然”可以擺脫畫譜對我們的束縛。在寫生中經??梢愿惺艿酵粋€景域隨著四季、時辰、溫度等變化,會呈現出不同的景象,所以我會花更多時間觀察后才動筆寫生。但寫生不要流于形式,寫生是搜“稿”做創作的素材,在寫生中要取舍并用,從構圖到景物的張合要“胸有成竹”再下筆。還要鍛煉眼力,默寫還原,在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天天帶著畫架寫生,觀察身邊的景物、人和事是畫家的必修課,通過觀察把最精彩的提煉出來。另外寫生作品要學會整理,束之高閣很可惜,一定要整理選優才會“遷想妙得”,這樣寫生才有成效。

趙世雄作品
壹號收藏網:中國畫講究“氣韻生動”,歷代畫家都在追求此境界,您對“氣韻生動”是如何理解的?
趙世雄:“氣韻生動”出自南朝謝赫《古畫品錄》中“六法論”。中國書畫獨有的創作方式賦予了其獨特氣韻,而書畫家各具特色的創作體驗又賦予了這份氣韻不同的格調,歷史上同樣的題材在中國畫創作中佳作迭出各領風騷。事實也證明,不同時代的作品應該賦予時代的色彩,書畫家有什么樣思想境界就會畫出什么樣的作品,內涵不足往往只注其表就會缺乏生氣,這樣的作品不可能成為傳世佳作。

趙世雄作品
所以“氣韻生動”取決于書畫家的綜合修養和氣質,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的豪邁胸懷,鄭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錚錚鐵骨,都是“氣韻生動”的底蘊。
中國書畫的“氣韻”另一方面體現在筆墨的運用上。下筆運用全身氣力,肩、臂、肘、腕皆動,凝重沉著而不板滯,靈活急速而不浮華;用墨要靈、活、清、明、厚,筆墨氣勢連貫,一氣呵成。除了筆墨,還有色彩的運用對氣韻也有直接影響。工筆設色講究艷而不俗,多而不亂,協調自然;寫意用色以少而妙為原則,墨色為主,顏色為輔,主次分明,不可倒置。

趙世雄作品
壹號收藏網:范迪安先生曾說“千篇一律的美不是美”,您怎么看?
趙世雄:我很贊成。實際上對藝術來說,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包括我教學對學生也是這樣,我不僅教我所會的東西,還把別人所擅長的推薦給學員,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學員的作品不能畫的都是一樣的味道,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視角去反映同樣的內容,這樣的藝術作品才有不同的面貌呈現給大家,美術作品尤其應該這樣。
藝術創新從古人到現在,走了無數條路。以山水畫為例,從唐宋元明清到現在,無數的畫家都在畫山水,因為它本身有極大的魅力,可以給人無窮無盡的想象,不同時代的人表現方式都不一樣,包括后來各種各樣的畫派、風格等等都是不同的風貌。作為追求,我會畫出我所擅長的地方。我以前是畫西畫的,在創作中會努力用傳統的筆墨、西畫的構圖和元素來畫中國畫,目前在這一方面的探求也取得了一點小體會,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呈現出一種古意和現代相融合的意境山水畫。

趙世雄作品
壹號收藏網:對未來的藝術創作有什么規劃嗎?
趙世雄:我今年58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我想用五年時間做好二件事,一是用二年完成寫生三部曲,目前第一部水墨山水篇已完成,二是用三年獨立完成一部長卷。
壹號收藏網:我們也將持續關注趙老師的藝術創作。
趙世雄:謝謝!

壹號收藏網記者與藝術家趙世雄(中)合影
記者手記:著名學者徐復觀先生說:“一個藝術家最基本的,也是最偉大的能力便在于能在第一自然中看出第二自然,而這種能力的有無、大小,是決定于藝術家能否在生命中升華的程度?!彼囆g家趙世雄常年在外寫生,樂此不疲,通過提煉、升華,再反映到自己的畫面中來。腳下有多少泥土,見諸筆端的時候就會有多少筆力,我們祝愿他未來的藝術之路越走越好。
責任編輯:王星
[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圖片轉載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所屬內容只代表原作者個人的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和價值判斷,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檢索無法確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隨時聯系我們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刪除處理。謝謝!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聯系電話:15538520101),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謝謝您的配合和給予我們的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