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2014-11-06 至 2015-01-04
展覽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覽場館: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覽作品:瀏覽作品 (14 幅)
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陜西省人民政府、甘肅省人民政府、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
展覽介紹
中國與西方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公元前2世紀晚期,西漢張騫鑿空西域,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中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進入新紀元。絲綢之路是當時世界上東西方之間最重要的貿易和文化交流通道。漢朝以降,絲綢之路的內涵不斷拓展,形成了以綠洲、草原和海上干線為主的復雜的網狀交通系統(tǒng),并在唐代達到鼎盛。這一系統(tǒng)將當時的中國、印度、波斯、希臘、羅馬、埃及以及東亞各文明古國連接起來,成為世界各古代文明互相汲取文化營養(yǎng)的主動脈。各國使團、商旅、僧眾、藝人、普通民眾等往來于絲路沿線,有力地促進了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通過物品交換、人群交往以及文化交流,創(chuàng)造出更加燦爛的文明。
兩千余年來,絲綢之路作為中西交通的大動脈承載著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對話,彰顯著古代中國開放的文化品格、不朽的文明成果。今天,“絲綢之路”一詞早已超越其歷史含義,成為一種精神和象征,為當今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提供了價值典范。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時代命題;2014年,“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將更加促進絲路精神和價值的傳播。
在北京APEC會議召開之際,我們特別籌劃“絲綢之路”文物大展,旨在通過精選的400余件組珍貴歷史文物,多層面立體地向世人展示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與燦爛成就,以史為鑒,提倡人類平等、包容、交流、互鑒的共同發(fā)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