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2018-06-10 至 2018-06-20
展覽城市:江蘇 - 南京
展覽作品:瀏覽作品 (9 幅)
邢健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油畫學會理事。
作品曾參加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第二、三屆中國油畫展。作品曾赴美、法、日、韓、港、臺、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展覽,并參加香港蘇富比、中國保利、嘉德、翰海、榮寶等拍賣。部分作品為國內外美術館、畫廊、俱樂部及私人收藏。
出版《中國實力派油畫家畫集·邢健健》、《中國美術家大系·邢健健卷》、《花非花》、《邢健健油畫作品集》、《如影隨邢》、《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教學范畫·邢健健油畫精品》、《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教學范本·邢健健肖像油畫》、《偉大的墻》等。
關于邢健健的畫,諸家點評很多。概括的看,基本上有二點:一是唯美,二是表現。其實唯美也可以表現,表現也可以唯美。科柯施卡的表現就很唯美,克里姆特的唯美就很表現。當然,這些描述用在邢健健的畫上也都合適。
確實,當邢健健描繪女性形象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蠻唯美的,不管描摹對象長什么樣,在他的筆下都很唯美。所以,他的唯美自然也就表現了。甚至,古典在邢健健的筆下都可以變得表現。邢健健的多層透明畫法古典氣息濃郁,畫面的個人辨識度很高。但因為他畫中的女性個個都唯美的像花一樣,千朵花萬朵花都美成了一朵花,最終這種辨識度歸結到邢健健這里,又變得模糊了,于是古典也變成了表現。在這種既古典又表現又唯美的情況下,邢健健的畫面就有了一種飄飄渺渺、朦朦朧朧的感覺。
其實,正是因為這些感覺,賦予了邢健健畫面另外一種氣息,或許這種氣息并不怎么太引人注意。不知道藝術家本人是否對此有意識。那是一種因朦朧縹緲而產生的欲言又止、欲說還休的隱隱禪意。這里說禪意不是說邢健健平日里燒香磕頭、吃齋念佛的意思,是指的邢健健未修而修的精神狀態,以及這種狀態在其繪畫創作中的體現,所以這里所說的禪意是一種隨遇而安的世俗禪,是一種紅塵禪意。邢健健為人隨和,人前很少高談闊論,給人的感覺與世無爭。甚至他的畫都是含著的,前面說的那種飄飄渺渺的感覺應該就生發于這種含蓄。
邢健健活的很自然、很放松,他的創作也如他的生活狀態,用筆率性,調色自然,畫面內斂卻不拘謹,雖含蓄卻給人有一種隨遇而安的觀感。隨遇而安或許只是一種修辭的說法。它所要表明的是,在邢健健不同題材的作品中,我們會看到一種相對穩定和統一的語言把控性,這種把控是邢健健個人風格得以確立的前提。在這種前提之下,藝術家又能夠運用同一種藝術語言根據畫面主題的不同,傳達出他所需要的不同畫面效果和信息。比如,當邢健健把前面所提到的女性題材的唯美表現轉向歷史人物題材時,他的畫面立刻就轉換成一種題材所需要的厚重、斑駁與滄桑。而藝術家在這么做的時候,絲毫沒有動搖他的根本語言。隨遇而安其實指的是邢健健繪畫語言多元的適應性。這種適應性賦予了邢健健隨心所欲而不失根本的多樣性創作選擇。
或許是因為他掌握了一門具有廣泛適應性的繪畫語言,所以他要說的和要做的都希望通過繪畫來表達。當邢健健要說的話從女性、從歷史轉向花與佛的變相時,他的繪畫語言中原本就隱含著的禪意一下就噴薄而出了。《維摩詰經》中有火中生蓮的說辭,火中自然是很難生出蓮花的,這只是一個比喻。對于佛家的智慧,一般的俗人可能很難徹底的參透,或許佛家只是想表明一種修煉的難能可貴和禪意的無所不在。同樣的道理,在紅塵中禪意也是無處不在的。但有時,對禪意的參悟或許就像佛祖的拈花一示與迦葉的微微一笑,是一種只能意會很難言傳的境界。邢健健的花與佛是否就是參悟這一佛家偈語無上意蘊的絕妙法門呢?
展覽名稱:火中生蓮——邢健健油畫作品展
展覽時間:2018.6.10下午3:00–2018.6.20
展覽地點:荔枝藝術館、北京西路4號江蘇廣電荔枝文創2樓
策劃人:田步石、戈笑
主辦單位:江蘇廣電海派傳媒、詮美文化
協辦單位:荔枝藝術館、盛德文化
支持單位:廣電貓貓·在南京app、精品《大美術》雜志、書法有法&國脈文化、框舍工作室、真品堂畫廊、味蘭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