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2016-04-23 至 2016-06-05
展覽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覽場館:偏鋒新藝術空間
展覽作品:瀏覽作品 (22 幅)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詩性的抽象繪畫——2016抽象藝術第九回展
展覽時間:2016年4月23日—6月5日10:00-18:00 周一閉館
開幕時間:2016年4月23日16:00-18:00
展覽地點:偏鋒新藝術空間,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798藝術區2號院B-11
藝 術 家:Benjamin Appel、Enrico Bach、黃佳、黃淵青、康海濤、梁銓、劉堅、孟傾鈊、Alexandra Roussopoulos、譚平、王川、王劍、王劼音、王世龍
偏鋒新藝術空間榮幸地呈現“詩性的抽象繪畫——2016抽象藝術第九回展”。在過去十年里,對抽象主義的研究和持續思考已成為偏鋒的個性化符號。
不同于格林伯格斷言的形式主義作為西方現代繪畫必然歸宿的抽象觀念,真正杰出的抽象藝術從來都不是純粹的視覺游戲。
展覽現場
1910年代,神秘主義的、泛宗教化的精神體驗激發了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馬列維奇等人的抽象激情,他們的藝術與馬蒂斯、畢加索、蒙克以及馬格里特、達利等人建立在敏感深沉的人性與社會體驗上的藝術,其實是二十世紀初反理性藝術大潮的一體兩面;1940年代,在前衛性的激發下,羅斯科、波洛克、馬瑟韋爾等人借助于線條、色塊、筆觸等抽象視覺語匯,率直而強烈地表達自我復雜的精神、情感與社會體驗。他們不僅擺脫了畢加索等人的巨大陰影,也就此拉開了單刀直入式的、率真而強悍的美國化當代藝術的序幕。
近年來重新煥發勃勃生機的抽象藝術,可謂是一種詩性的抽象藝術。詩性是前衛性、觀念性,以及面臨個人與體制、先鋒與主流的二元對立,個體建立在迷失的批判激情與其慘淡的精神廢墟上的詩性;抽象則是抽離了習以為常的社會、文化、人性批判視角,及諸多所謂當代進步的觀念,重新面對自我并產生無以名狀的生命激情的抽象。這樣的抽象藝術,應當是正悄然聚集的、重新熔鑄古今精神世界的詩性的當代藝術的先聲。
此次展覽聚集了中外十四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無論是通過點、線、面,抑或是通過空間、色彩和構成,無論是書寫還是制作,都在堅持自我的真實表達和思考。
藝術家用詩性靈感的藝術語言,召回叢林中那久違的詩意。